中央及部分城市关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新政频频出台,导致主要城市的楼市与天气一样,出现了“倒春寒”,这股风还没有停歇,随后就是物业税是否征收的讨论。
有业内人士表示,物业税的征收有理有据,而且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之势。据说,上海市楼市调控细则方案已初步拟定。最快本月出台,其中包括房产税征收办法;上海旨在对住房保有环节徵收的房产税,将在细则出台后正式启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称,政府要真正遏制房地产炒作把房地产泡沫挤出,就不仅要对新进入房地产投资者采取信贷收缩的信贷政策,且也要对已经进入的住房投资者进行更严厉信贷收缩政策,强迫炒房者手中的住房尽早挤出,进一步加大住房市场供给。
易宪容说,“完善当前不合理的个人按揭贷款市场准入规则,实行差异化的个人贷款利率,还应迅速推出住房交易所得税,通过税收的方式让购买用作投资则无利可图,而购买用作消费则可以享受政府住房信贷优惠政策。”易宪容建议尽快推出严格的住房交易所得税,并采取累进税率,以此改变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推出房地产物业税。同时警惕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特别是要控制地方政府的过度拆迁产生的被动性住房需求,再也不能让地方政府成为房价上涨的推手。
条条新政,如组合拳一般地让开发商与投机客无处可藏,纷纷表示“能活下去就是胜利”。作为中央政府风向标的积极跟随着,不管是上海这样的地方政府还是易宪容这样的经济学家,言行都显得狠了一些。虽然本人不属开发商范畴,更不是本人所总结过的期待房价上涨的任何一个群体中的人员,但依然要从理性的角度谈谈对房产新政的个人看法。
房价高的症结何在?难道真是开发商暴利?或者是投机客炒上去的?
个人认为,那不过是官方联同其御用文人一同所做的民意表演,秀一把罢了。
假如我们把高房价的根源归结于开发商心黑暴利以及投机客炒上去的,那么就会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而房产新政从本质上也不过是试图用堵,而非疏导的方式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
一方面加大房源的供给,另一方面限制百姓购房,造成的结果就是买不起房子的依旧买不起房子,买得起房子的不够资格也不允许买房子。在这样的僵持状态下,谁的利益受损失?
——开发商吗?
未必!
首先损失的是股民的利益。
虽然从某种角度而言,民众与开发商的利益视同水火,但那些买了某个开发商的房子或者买了某个开发商的股票的人,更多的是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势同水火。
地产股与做空机制结合之下,拖累证券市场大盘下跌已经成为数连阴,在5月17日出现5.07%的跌幅之后,18日继续阴跌,虽然在收盘前回调,盘中依然跌破新低。沪指盘中跌破2530点,深成指盘中洞穿万点大关,假如说地产新政导致地产企业受损是城门失火的话,那么大盘下跌所伤害的就是股民的利益。因此在地产新政出台后不到一个月之内,专家就出现截然对立的两派,有人认为要手下留情,不要泼水的时候把孩子也给泼出去;另一些人说,新政不能收股市左右,坚持就是胜利。
后市是否会继续下跌,怕是谁都说了不算的。如果政府用有形的手去影响市场行为,恐怕还是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施以援手才行。
其次损失的是买房人的利益。
已经买了房子的人自然不用说了,买的时候10000元/平方米,过了两个月跌到了8000元/平方米以下了,不仅承受差价,还要承担越来越高的按揭利息,甚至要承担物业税,这样的事情放在谁的头上,谁的心理不郁闷呢?
那些暂时没有买房子而且又有买方的计划的人呢?虽然会期待价格会有所下跌,但由于开发商在价格下跌的时候捂盘惜售,导致房子的实际使用年限有所缩短。但土地使用年限是有限制的,即使未必奢望得到满满70年,至少相对于那人为被缩水的房子使用寿命而言,百姓所花费的单位时间成本并没有少,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征房产税,对已经濒于破产边缘的百姓而言,是涸泽而渔的行为。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财务投入压力的。
当然,开发商与投机客也不是不受损失,但相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言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5月11日,京城多家媒体援引亚豪机构统计的数据称:“新政出台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降幅近8000元/平方米”。
第二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又联合对外发布的消息:4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7%,涨幅比3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10个月涨幅扩大。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21.5%,二手住宅上涨8.4%。从环比看,4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比3月份上涨2.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2.6%,二手住宅上涨2.9%。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对在售的100个商品房项目调查显示,其中无折扣销售的项目为32个,占比32%,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五环以内,而且其中8成为老项目后期,已销售比例比较高,开发商表示价格不会下调。
《中国房地产报》5月17日报道,实际上,楼市不仅没有出现购房者期盼的普降,个别地区推出的新盘还俨然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而核心区域的楼盘更加按兵不动,由于地段的稀缺性,一些楼盘均价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因此,媒体的解读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经历的是一场不小的“假摔”风波。
更有自称为“全国人民最想揍的第三人”,并曾经在大连享受“总统级别待遇”的任志强在REICO报告发布会上说,开发商手里还有1.8万亿的资金储备,大部分企业足够支撑一年的。
看来某些开发商要跟新政“持久战”下去了。只是我们的这些有刚性购房需求的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以看客般轻松的心态看待这场拉锯战,并在开发商落败之后,捡个大便宜。
但是,窃以为,首先是在与政府博弈的过程中,开发商未必会落败。
毕竟其中有GDP“保八”的硬指标;而且从切身利益与政绩方面考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是阳奉阴违的,而且上市、信托、商业银行、保险等等金融机构,都是站在开发商一边的,开发商倒了,对哪家金融机构都没有什么好处,对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没有什么好处?中国整体经济更没有什么好处。
看到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中央政府在推行新政的时候还会如4月中旬那么坚决吗?
而那些缺乏足够耐心的,势必会看准一个点入场,并在入场之后即倒戈,从期待房价下跌变成为房价坚挺的支持者。
谁能指望乌合之众可以团结一心呢~
再看新政可以支撑多久?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从3月份的2.4%曾至2.8%,创下了18个月以来的新高,逼近中央政府制定的2010年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之内的“红线”。
原本就坚挺的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国际社会被呼吁重新评估,并推动人民币升值,这个因素联同GDP每年雷打不动的“保八”目标,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以及在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依然难以抑制CPI的提升势头的基础上,预期下半年加息将会是必然的。
势必会有的人民币加息,而且本人预期会加息两次,各有0.27%是很有可能的。如此形成的加息预期、升值预期、经济增长预期,这三大预期之下,势必会带动国际游资入市,那些资金不单纯会炒作股市,而且会炒作楼市。并在“抄底”之后,掀起新的一轮上攻势头。
从另一面讲,国家也不希望看到股市一直低迷,所以会在不久之后的将来,与国际游资一同拉高股市大盘,其中针对新政的改弦更张想必是不会少的。这不仅是政绩需求,国际压力的需求,更是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需求。
毕竟,在高房价的基础上,加上高利率,加上高税收,同时收入相对低微,在这“三高一低”的态势下,中国的许多房奴恐怕要破产了。
破产之后就是大量的断供,大量的次级贷,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不良资产压到百姓头上。
记住!不是平均分配,肯定穷人要承担的多一些,谁让中国穷人多,而且富人专权呢
那些断供、破产的信用等级降低,那是新的一轮低迷循环的开始。人们发现在都市里漂泊还不如回家陪爸爸妈妈老婆孩子自在,所以就会回归,从漂泊状态回到自己的家乡,所以原本被抛弃的偏远地区甚至乡村的小产权房成为被追捧的重点。在更多的需求之下,势必会推高当地房价。
因此,本人认为,抑制房价的有效手段应该是:
1、挥鞭西进,用政策鼓励大都市的人回流到欠发达地区
2、根治外资,不让游客与国际炒家染指中国楼市
3、放开小产权房,让都市里的房奴们有比较充足的选择余地。
归根结底的是城市化运动的战略方针,没有城市化,不会有偏远地区成片荒芜的田园,更不会有都市里拥挤无处栖身的漂泊客,更不会有春运的盛况,不会有学区房的抱怨。
限制普通居民购买多套房,无疑会有一些效果,但仅仅是扬汤止沸,就如北京汽车尾号限行,限来限去的照样拥堵严重,错峰上下班,高峰期不仅没有缩短反而拉长了。
贾春宝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房产新政的舍本逐末与短期性(5月19日)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