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订制与工业化大生产


     

个性化订制与工业化大生产

    放到今天来谈个性化订制,对于有钱人来说,对于有文化的人来说,对于有创意的人来说,对于有欣赏水平的人来说,是需要有勇气来承担的,从个性到个性化到个性化订制,的确就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运行链,为什么总有人激情得无动于衷呢?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填政审表的经历,那时候自吹自擂其优点之时总是一大篇,当写到的评价自己的缺点时,极有可能十有八九的人都是避重就轻,或者转弯抹角,或者是明贬暗褒,或者干脆四个字:个性太强。

    个性是一个什么东西?没有形状?没有声音?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前后?没有左右?没有上下?没有里外?没有大小?就真的只有强弱吗?上帝说:没有个性的人是没有出路的。佛说:个性太强了就会碰壁。生活告诉我们:没有个性的人只能平庸。或许因为个性才有个性化,才有个性化订制呢!工业化的大生产就真的没有个性吗?你将如何应对?那么你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机械性的重复?

    无论今天的人怎么样,有没有个性,或者是否个性化,都将遭遇这一残酷的挑战。较真者胜?较真者死?都不是绝对的。有人爱吃天上飞的,有人爱吃地上跑的,有人爱吃水中游的,有人爱吃用机器合成的,有人爱吃从地上长的,各有各喜爱,吃天上飞的不能说吃地上跑的就没有个性,或者说就极有个性,其它的都是如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就真的个性?就真的在个性化吗?对于我们的全新生活环境及场景就真的能够全面实现个性化订制吗?你又能订制出什么样的个性呢?你那点智商与情商就真能保证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吗?要几个天下第一是可能的,在个性的个性化推动下,绝无仅有的可能几乎都是自欺欺人。相信大多数的创意与个性化订制都将是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扬弃与缥缈再现.你信得进去吗?

    诸如今天的陶瓷工业,之于陶机的运用尽管有那么多的新型技术在不停地推广加运用,但究竟有多少企业把它的功能及性能都用到了极至吗?事实上,都在极度依赖于设备方面的浅层指导。真正的个性及个性化的发辉远远没有做到功能最大化,如果你要最终去实现的话,还得要多增加几个有头脑的执行者。想一想而今的现实,压机一代又一代,窑炉一代又一代,印花机一代又一代,色釉料一代又一代,抛光机一代又一代,至于磨边、打腊、切割、圆弧抛及水刀系列,其实本身的功能个性是最具可塑性的,可就是有人不会运用,还总是让人家给他们个性化订制。其实,早已个性化了,但他们就因为没有个性所以就无法实现他们所需要的那种个性化。因为工业化大生产的个性化及个性化订制早已近临于我们身边已经很久很久了。究竟谁是傻帽?表面化的演绎与内核化的科技是截然不同的,谁都只能依赖于自身的智慧才是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别人可以做出无数品类的个性产品?数数在中国的陶企中,难道还少吗?他们只不过多一些概念,多一些策划,多一些外界的边缘化项目的整合运用,多一些宣传而已。生活的本真大概就是看尽天下山水都无知山水的灵性;看尽天下英雄却无法感应英雄的真风采;看尽天下风光,却无法融入别人需要的风光中;吃尽天下山珍海味,却无知他们最为大自然的智慧。这怎能有个性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一个时代已经体现不出最为实际的积极意义了。谁都想别具一格,谁都希望拥有另类的赞赏。这就叫档次,这就叫非个性就去死吧!

    至于个性化订制,或许从今天起,也许就在明天,生活就在一步一步紧逼我们的最爱,应该如何去拥有?个性化就真的要回到最为笨拙的手工生产吗?难道我们都要跑回大森林去长出全身长毛才能叫原生态?才能寻找到每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石头?或者是我们要领略的那个极具奢侈的阿凡达式的最为清幽的山顶洞?天啊!你真是聪明得太愚蠢了。明明自己的眼睛看不到鼻子,你却偏要把眼睛长在头顶之上,明白吗?站得高,不一定看得远啊!

    工业化就真的全都是一模一样吗?是因为我们无法个性化运用呢?还是自己本身就没有个性?设备商有过错吗?原料商有罪吗?技术人员是不是都在钻牛角尖?生活无法尽显多色彩?多层次?个性化的订制是不是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前?或者本身就在工业化大生产之后呢?极尽的可能,我们是不是还需要去进行最为灵妙的设计?或许一切个性就将体现我们对个性化的运用就可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