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长刀捅副书记后跳楼自杀,警方称“俩领导打架”?
5月12日,江西省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国华用刀捅伤该局党委副书记何志明,随后跳楼自杀,何志明伤情稳定。据悉,可能是陈的妻子评职称未果导致双方摩擦,而陈的亲属表示陈是不愿与何同流合污才这样做。公安局称该案不是凶杀案是治安案件,“是单位两位领导打架”。(新京报5月17日报道)
是“领导打架”吗?领导也是人,打架的事情,普通老百姓之间可能发生,领导和领导打架自然也难免。不过,公安局长把案件定性为“治安案件”而非“凶杀案件”,耐人寻味。前者较之后者情节为轻,是显而易见的。难道领导违法犯罪就要“从轻”吗?
“打架”的双方各执一词,被捅者家人说自杀者的妻子评职称未果导致双方摩擦,自杀者的亲属表示陈是不愿与何同流合污才这样做。行凶者到底是为一己私利而动了杀机,还是被捅者原本不够廉洁惹怒了同僚?案件扑朔迷离,尚需警方细查。可以肯定的是,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是局级领导干部,而且供职的单位是教育局。
教育局是主管什么的,老百姓都清楚。作为局领导的副局长副书记,舞刀弄棒地打打杀杀,或跳楼或被砍,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不可思议。新闻报道中何副书记的妻子为了证明丈夫的廉洁,提及评职称的事情,她还说自己丈夫在教育局没有做过生意、没有买过书什么的。何妻的弦外之音,道出了教育局可能滋生的腐败诱因。对于做生意之类事情我们姑且不议,单以评职称而论,里面就猫腻多多。
对于教师来说,职称高低关乎自己的腰包和脸面,于是职称评定之路就演变为硝烟弥漫的“公关大战”。按说,职称评定的初衷,是激励教师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业绩突出、水平过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待遇,这本无可非议。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有关职能部门的官员,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借评定之机,大肆敛财。在教师上报的评级材料中,总有破绽被找出,不“意思意思”便难以过关。各个环节都要打通,好似唐僧西天取经,过九九八十一难。
出发点也许不错的教师职称评定,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名与利的博弈。对被评者来说,劳民伤财;评定者却“评定之后尽开颜”,赚了个盆满钵满。说评职称耗费钱财也不全对,如果你有关系,或者后台够硬,钱不一定多花,事情就能搞定。最惨的是那些无门无路的教师,花了钱办不了事,有时送钱还找不到门。
这样的职称评定,后果可想而知。被评为高级特级的所谓“名师”,上了讲台讷讷半晌不知所云,或者答非所问让学生啼笑皆非。与之相反的是,大批青年才俊被挡在高级职称门外,更有一些颇具才识、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由于不善走门路,或者不屑于“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职称和待遇往往和自己的实际能力不相匹配。
有关职称评定的一番感慨,虽然缘起一起教育局领导的“打架”,但我之所言,来自生活的真实感悟,这也许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感受。要想把教育搞好,关键在教师;可教师积极性的提高,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领导。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不只是针对普通教师而言;这样的要求,对教育部门的领导来说,同样迫切而必需。 2010-5-17晨,沃中一隅
“俩领导打架”?看了不许笑!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