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腾挪新空间



 

超级网银即将上线,让银行业倍感振奋的同时,也让电子支付领域的各种传言大肆流行,这其中,尤以涉及支付宝的最多。而阿里巴巴4月份宣布5年内投资支付宝50亿元的消息,更加剧了各种传闻的传播。
这或许与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独特地位不无关系。根据易观国际最新调研结果显示,支付宝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的75%的份额。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也确认:“目前中国排名前100位的B2C网站,99%都在用支付宝。 
“被”对立
正因为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独特地位,使得其一定程度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的代名词,人为地被拉上了“超级网银”的对立面。
支付宝对此似乎也很无奈。上述阿里巴巴集团人士就曾满腹牢骚:“真不知道大家要支付宝怎样才行,难道非得破产了或者献给国家才高兴?”
“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认为超级网银会对立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支付宝副总裁井贤栋澄清说,“而且,电子支付领域,也没有牌照一说。”
按照支付宝的解读,与国家在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监管不同,在电子支付领域,国家实行的是备案准入制,并没有限制非金融企业进入,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合法运营。
客观上说,已然成为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宝为何没能进入到央行超级网银的首批试点组织,并不成央行所谓封杀支付宝的理由。不仅仅是支付宝,还有全国的上百家银行也没能进入试点,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只有10家商业银行获得了首批试点资格。我们也并不能以此断定,剩下的商业银行业都不能被允许从事电子支付。
陈亮介绍说,支付宝早已经纳入到了央行支付清算司的管辖,并且每月都会定期向央行支付清算司汇报。“央行要是不爽,为什么汇报的时候他不提?”陈亮表示,从支付宝得到的消息显示:对于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都是抱着坚持的态度。在井贤栋看来,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坚获得接入超级网银的资格并没有悬念,“只是时间问题”。
正望咨询首席分析师吕伯望看来,决定第三方支付组织能否获得牌照,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金融业背景,也不是看其背后的出资方是国资还是民营资本,关键是看支付组织本身的规范程度。
另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认为,从技术上讲,央行二代网银推出类似于美国的ACH(自动清算所系统),类似于我国通信系统的骨干网系统。央行系统和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是一个上下游关系,不是取代和竞争关系。二代网银的升级将打通各银行间的连接,也将构筑一个更开放、更公平的环境,减少资源的垄断,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不再需要逐一接入各家银行,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金融增值服务开拓、行业支付解决方案量身定制等。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曹飞认为,第二代支付系统的升级有助于统一网银标准,增强支付能力,恰恰给依托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陈亮称,超级网银的推出,支付宝比任何人都期盼。“因为它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50亿算不算多
即便如此,犹如超级网银的适时介入一样,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适时的50亿元的增资,在业内人士看来,也并不一定只是巧合。据悉,这是目前为止第三方支付领域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阿里巴巴集团未来5年内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显然是出于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打造更完善的支付服务和诚信体系的考虑。它表明了阿里巴巴对该、电子支付市场和对支付宝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支付宝更长远的战略定位和部署,同时也是对外界关于支付宝将被清除出电子支付领域的有力回击。
与外界的喧嚣不同,在支付宝内部,并不认为50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本人得到的事实是:5年50亿元的投资,只是在支付宝目前的运营费用基础上翻了一倍而已。
陈亮介绍说,与外界的猜想不同,电子支付企业的运营成本非常高,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过去的年运营费用都在5亿元左右,这其中尤以用户看不到的后台系统维护成本为大头,“仅仅建立一个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就要耗资几千万。”
陈亮还介绍说,电子支付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入时随着用户的增长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状态。到目前为止,支付宝用户已经突破3亿,这给支付宝带来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支付宝的银行成本也非常之高。据支付宝战略合作部资深总监 樊治铭介绍,用户每在支付宝完成一笔交易,支付宝都需要向相关银行缴纳费用。
“目前为止,支付宝已经投进去了70~80亿元。”陈亮说。
对于这50亿的用途,陈亮称用于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仍将会是大头,“未来支付宝会再建立3~4个数据灾难备份中心。”
由此可见,5年50亿的投资并不算太离谱。不过,它至少可以保证支付宝在没有盈利压力的前提下进行业务扩展,继续保持高增速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了第三方支付门槛,阻止了更多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 
    腾挪新空间
    虽然支付宝甚至通过把支付宝和监管自己的央行支付清算司的关系比喻成了儿子和老子的关系这种比喻,希望以更低的姿态来换取监管方面的理解和同情。
不过,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第二代支付时代”中,超级网银将与支付宝难免会遭遇一场正面竞争。
支付宝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支付宝平台上每日的资金交易量已达12亿元,这其中80%来自网银。
支付宝上庞大的交易量让银行业又爱又恨。如果不介入支付宝,银行的网银功能基本形同虚设;一旦接入到支付宝,银行又失去了刷卡交易所带来的商户回佣。事实上,一直以来,银行与支付宝的博弈一直也没有停止过。
借助于号称网银2.0版的超级网银,银行完全可以实现基本的电子支付需求,这个时候,在与支付宝的博弈中,银行显然获得更多的筹码。
不可否认的是,超级网银的出现,会给支付宝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这意味着支付宝至少需要重新审视电子支付市场及其生存空间。
从目前来看,支付宝把最大的一块宝压在了确保交易安全上。长期以来,通过担保交易的方式确保交易安全恰恰是淘宝合支付宝能够脱颖而出的法宝。
如今,支付宝一直在强化其“安全性”定位。3月12日,支付宝甚至还联手淘宝与公安部宣传局和辽宁省公安厅旗下的“365安全防范网”联合打造了“网络交易安全信息平台”。
樊治铭介绍说,在此基础上,支付宝会提供超级网银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在行业专家看来,支付宝“为某些行业和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结算解决方案的强项,中国各银行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做不到的”。
一直以来,通过自身积累来自阿里巴巴、淘宝以及众多特约商户的海量交易数据,占据中国电子支付市场份额75%的支付宝搭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最大的社会诚信体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又将成为支付宝的另一盈利来源。目前,占据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垄断地位的淘宝网就开通了类似的“数据魔方”业务。
安全诚信之外,用户体验,也成了支付宝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就曾以“烂,太烂,烂到极点。”的评价来督促支付宝在用户体验上的改进。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并不大可能有马云描述的那么不堪。而目前为止,除了PC平台,支付宝已经初步完成了针对主流智能手机系统下客户端的覆盖。在功能上实现了付款、查询、话费充值、娱乐消费等常见应用。
陈亮确认,“提升用户体验,打造一个人人都会用,都能用的支付宝,将成为支付宝下一步的重心。”
“现在谈支付宝会怎样还为时过早,也许过一两年才会有结果。”井贤栋说,中国电子支付的好戏,应该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