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文风不正”的问题成为社会热议。《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就“改进文风”问题推出的联合调查中,有关“你认为文风不正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选择“腹中无物,只有照搬照抄”和“追求平稳,回避真话实话”的占据了主流,都超过了1/3,分别达到39.6%和35.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友对“不良文风”成因的主流看法,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不够正面的“文风”问题,已经给党和政府的威望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有56.1%的人认为“不良文风”的最大问题是导致“败坏风气,干部心口不一”。
要说“文风”,就不能不提“会海”了。因为这些所谓的“文”,多是由秘书捉刀的产物,是作为官员在会议上的发言稿出现的,也是官员“逼”着部下听的烦人“玩意儿”,其实和真正的“文”关系不大。如果作为文件发下去,或者以领导个人名义出版成书“卖”下去,也并没有多少“可读性”,多半不会有人认真翻看一整页的,过一段时间只会重新进入废品回收站。
而“文山”和“会海”的结合,就正如广东省政协主席朱振中所言:“千篇一律的会议和生搬硬套的官样文章,被群众戏称‘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
台上的老话、废话、空话、套话、假话,反映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是官员“不讲诚信”。而因为没有新意,台下的听众一般兴趣也不可能太高,加之会议越来越多,会议时间越来越长,下面交头接耳、打瞌睡也就在所难免,人们对“会议”充满着反感情绪,只有会议组织者,因为可以享受到“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乐此不彼。在党政机关及国企,“会功”也成了“当官”的一项基本功,甚至盛传一句大实话:不会开会,就不会当官。
当今“文风”如此堕落,完全是“冒号”们浮躁的工作作风所造成的。因此要想改善“文风”,需知“解铃还需系铃人”,来一个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深刻反思,因为“会风”的问题也和腐败问题一样,“风源”还是刮自于北京。
因此笔者以为,只需要中央作出两个方面的努力,即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一方面是要率先垂范,从各种全国性的“大会报告”、“讲话”做起,大力压缩“报告”的篇幅,取消公文中的“帽子”和“尾巴”,多来一些郎朗爽口的“口语化”内容,少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和莫名其妙的新词汇,少一点内容重复的排比句,多一些直来直去,身体力行“开短会”、“发短文”。另一方面要拿出一、两个“文风不正”的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让大家看看啥样的“文”才是“不良文风”,以表明中央整治“不良文风”的决心,比领导一万次讲话、发一万个含有“不得”、“严禁”的文件效果都好。
整顿“不良文风”,并不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只需要真心去做。如果中央能够“双管齐下”,地方也一定会“上行下效”。如此这般,中国的“文山会海”问题一定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遏制。
我的相关文章:
就“文山会海”,我给金山书记拍一砖
远学北京,重拳填会海——我为安徽发展献策之四
北京新会风,再打瞌睡就是你的不对了
“严禁在会场打瞌睡”带来反思
打瞌睡局长被勒令辞职,会推进会议改革?
新闻链接:
调查发现官员讲空话假话腹中无物致文风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