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应邀参加了央广组织的一个沙龙。虽然只是个沙龙,但是央广的两个副台长、总工、总会计师及多位中心主任都列席的会谈,而邀请的也是李幼平院士及多位业界高人。
所以应邀参加这个沙龙,不仅在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
新媒体时代即将过去,全媒体时代正在来临!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说了n年了,事实证明新媒体并没有替代传统媒体,而是在和谐的共存。如同电台没有替代报纸,电视没有替代电台一样。
但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也确实带来了一次媒体的蜕变,媒体们正在从“被”融入互联网这样一个“多服务的网络”悄悄的回归自我成为“多网络的服务”——即全媒体时代。
互联网不是媒体的全部,报纸不会、不能、也不应仅仅变成一个网站,电台、电视台也一样。
媒体是一个品牌,是一种态度,是一个精神。而媒介只是一个传送信息的介质,一个管道,一个躯壳。互联网只是媒介而不是媒体!
随着互联网以“多服务的网络”掀起的新媒体时代浪潮,媒体与媒介开始分离,一个媒介可以支持很多不同的媒体(互联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传统媒体),而一个媒体也可以跨多个不同的媒介(媒体跨媒介的门槛同时被互联网打破了)。
经历了互联网的洗礼之后,传统媒体们开始发现原来的媒介标签属性已经不再重要,报纸们也可以做多媒体节目了,网站们也都在视频访谈了。
想起4年钱央视的资深新闻人韩彪老师在《现场直播》一书中写的一段话:现场直播刚从西方克隆到中国时,很多自以为是的电视郎中,把现场直播也神秘化,玄幻了。来不来,就给自己脑门贴上“直播”的标签,会上会下,都自恋是的豪言:“哥们儿”最懂技术,“爷们儿”是玩直播的,这活别人干不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直播已经不再神秘,传统媒体们恍然大悟,原来互联网不是来革他们命的,而是给了原本泾渭分明的不同媒介的媒体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谁都会有机会!
做回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太快。传统媒体们刚刚建好网站开张迎客,发现互联网已经进入2.0时代了,这边叫喊着宽带提速,那边已经开始建设无线城市,iPhone的热潮还没过去,iPad又闪亮登场……
当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找到什么是不变的。
所有的媒体都是一样的,一手牵着作者(内容制作者),一手拉着读者(内容消费者)。在传统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区别在于其媒介的不同,而到了互联网时代,媒介被同质化了。
看似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其实本质都是相同的。李院士的点评相当精妙:所谓www,就是库和路的组合。后来发展出来的CDN不过就是库的分布化与去中心化,P2P则是更彻底的CDN(每个用户端都是一个中转库)。同样都是电介质,电台和电视台只有路没有库,写入和读出是同步进行的。而互联网在路中建设了一个中转的库,这样写入和读出就分别独立了,随时可以写入,随时可以读出。互联网上的电台、电视台打破了“节目时间表”的禁锢。
这两个改变让媒体从一个媒介属性的信息产品变成了一种不带有介质标签的信息服务。媒体的竞争实质将是服务的竞争。
媒体的变革本身并非互联网造成的,而是由于商品经济下的社会化分工所引起的,互联网的发展只是起到了加速媒体变革的作用,加速了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多变年代,传统媒体选择变革策略时不应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人家做视频你也做视频,人家开博客你也开博客,其结果只会迷失自己。
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做回你自己。
做你擅长的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迟早是要被市场所淘汰的。
做媒体就应该内容为王!尤其是这个媒介已经“同质化”的年代。内容为王,你就可以超越媒介的限制,形成无处不在的品牌影响力!
做媒体就是做影响力!
当然,我并不反对去建设自己的媒介,尤其是如果你能够在跨媒介的同时还能独霸一条属于自己的媒介,那自然是一件更美好的事,就如同一些著名品牌建设自己的品牌连锁店一样,自有渠道可以对内容有更好的支撑。但是我不认为渠道必须要完全独立的自建,这就如同在家乐福里也可以有很多品牌的专柜一样,当然家乐福也有自己定制的自有品牌产品销售。
三网融合目前的问题是管理的错位
摘录李幼平院士PPT中引用的一段话:“当代信息产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产业,而是信息技术与信息文化产业的统一。”
如今的三网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背景下的命题,因此,现在谈三网融合如果还仅停留在网络的融合层面就太浅薄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网融合了之后,内容如何管理的问题?
媒介好管,技术指标合格就OK了,内容可就不是几个参数能搞定的了。论坛、手机短信里的关键词过滤就是典型的技术管理内容,效果如何?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多次的返工、不断的波折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部门利益这样的表象问题,更应解决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两个部门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管理错位的问题!
按李院士的解析:互联网是“路”和“库”两个部分组成的,那么“路”无疑应当遵守工信部的标准规范,而“库”的管理则毫无争议的必须服从广电总局的监督管理。让技术部门去管理文化内容怎么可能管理得好?让管文化内容的部门去制定技术规范,我觉得也是相当扯的事!这就好比让李白去丈量庐山大瀑布嘛!
中国有线不要去整合各地有线啦,你就把自己干线网所有的节点统一建设成一个云服务平台,所有的“路”都得到这个“库”里来取信息,把音视频内容都纳入到这个平台里统管起来就好啦。
三网要融合,ICP证就应该拿到广电来管。
其实国务院把“库”和“路”一划分好,三网融合就指日可待了。等着工信部和广电总局拿融合方案,这事儿没谱。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