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型的更新与换代,本就是汽车厂商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两代同堂”、“新老同堂”这一现象却始终存在。甚至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两代同堂”后,靠前的搜索结果也多数是和汽车相关。在厂商引入新款车型的同时,老款车型、甚至是爷爷辈的车型却依旧存在于市场,甚至有的销量还非常可观、市场难以被替代,这也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特色。
在国内新车市场上,两代同堂或者多代同堂的现象举不胜数。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像南北大众、一汽丰田、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中,也存在于奇瑞、比亚迪这样的自主品牌热门车企中。国内杜绝了“两代同堂”的主流车企主要是像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这样产品品种较少的汽车制造商。
合资品牌新老同堂的代表车型当属南北大众的捷达系和桑塔纳系。速腾、新宝来、捷达都算是捷达系的成员,而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帕萨特、领驭、新领驭也都同属一个车型不同时代的产物。这类横跨30年的新老同堂产品在中国市场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历史原因,桑塔纳和捷达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两款车型的市场定位已经从当年的主力轿车产品便成为如今的廉价产品。从产品市场定位的角度看,桑塔纳已经从一款中级车变成了一款混迹于合资品牌小型车价格细分市场的另类产品,而捷达也从一款标准的紧凑型轿车下探至合资品牌小型车价格区间的底部,两款车型的价格和其最早的市场定位并不相符,但这一“错位”却满足了国内一部分汽车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高级别车型的使用性能,而这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外观、内饰是否过时的敏感度则相对较低。
如果说南北大众的捷达、桑塔纳是厂商因市场需求持续存在、“舍不得”停产而造成的新老同堂的话,那么一汽丰田的花冠与卡罗拉则是国内第一家在新车型引入后,将新老同堂主动作为产品战略的厂商。一汽丰田在这两款车型上的成功,也确实“带坏了”很多合资车企和自主品牌车企。在卡罗拉引入市场后,本应停产的上一代车型“国产花冠”却通过降低产品的售价区间而在新的细分市场上找到了新的市场定位,并通过产品优势在降级后的细分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性价比优势,这也是促使消费者继续购买老款花冠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一策略的风险可能是新车型的销量和市场前景会受到老车型的影响,但由于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庞大的规模,选择“新老同堂”战术的厂商多最终的结果也是“胜多败少”。
紧随一汽丰田,在新老同堂方面做得最好的当属北京现代的悦动和伊兰特组合。悦动上市后,老款车型伊兰特通过降低售价区间,杀入1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北京现代减少了伊兰特的车型数量,仅保留了销量最大、市场认可度最高的车型和配置,以便进一步降低生产和物流环节的成本。最终的结果是悦动和伊兰特成为近两年内国内唯一经常双双出现在“单一车型销量前十”榜单中的父子兵车型。尽管笔者并不鼓励汽车制造商普遍采取“新老同堂”策略,但北京现代这一市场策略的成功,确实值得其他汽车制造商去借鉴和学习。
在合资车企中,也并不是所有采取新老同堂策略的厂商都能取得成功,也有很多厂商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策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老车型原先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比如当年新蒙迪欧上市前,长安福特也曾一度扬言要采取“新老同堂”策略,但无论是老款蒙迪欧、还是目前的新款蒙迪欧,都始终没有成为细分市场的主流车型,这也让长安福特的“新老同堂”策略最终不了了之。
对于这类老款车型市场表现不佳的产品而言,直截了当的垂直换代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市场效果,当然新车型也必须具备比较明显的产品和价格竞争优势。比如去年上海通用的新君威和新君越两款垂直换代车型,两款新车的上市将原本被中级车市场“扫地出门”的上海通用重新回到了主流中级车制造商的行列,两款中级车合计每月1.5万辆左右的销量水平,已经超过了上市前多数竞争对手的预期。
自主品牌近两年来也开始玩起了“新老同堂”这一概念,比如奇瑞的QQ系列和比亚迪的F3/G3。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因为QQ和F3的销量较好,在细分市场中也都属于领先车型。这样的背景下,厂商原计划推出的替代车型不得不另起炉灶,比如奇瑞A1、瑞麒M1,笔者认为这两款产品的设计初衷,都应该是QQ的市场替代车型,但由于QQ在细分市场独特的影响力和非常低的市场定位,让奇瑞不得不为A1\M1等车型另起炉灶。比亚迪G3也是如此,比亚迪也希望在F3/G3上贯彻丰田的花冠/卡罗拉策略,以期获得销量和利润的双丰收。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程度,是可以容纳足够多的车型产品的,厂商唯一要注意的,是老车型在售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到新车型的推广,尤其是当新老车型在产品和市场定位方面差距并不大的时候。很多“新老同堂”失败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除了上述这些非常明显的“新老同堂”案例外,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还有一个新的趋势,那便是以“本土化”或者“品牌转移”的名义,将一些老车型的技术和整车平台,通过本土化设计转化为“新车型”,或者转移到更低端的车型或品牌中去。这其中也涌现出了很多销量成功的车型,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合资车企自有品牌车型的销量。这种隐蔽的“新老同堂”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难以辨别。
本土化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合资车企中,比如南北大众的朗逸、新宝来、上海通用08年推出的新凯越等;而品牌转移的案例多集中在合资车企的自有品牌(自主品牌)中,比如一汽的奔腾、东风的H30、上汽通用五菱即将推出的GP50等。这些车型所采用的整车技术平台都源自国内消费者几年前非常熟悉的产品,但通过外观和产品的重新定位,这类产品便成为了具备更好的性价比和更符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热销车型,目前这也是未来合资车企和内资品牌推出新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产品升级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成熟的整车平台和技术,可以给市场带来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这也是普通消费者乐于看到的。
济仁小评:“新老同堂”作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市场现象,已经成为很多汽车制造商重点研究的市场现象。不过随着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逐渐成熟。“新老同堂”的形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利用成熟技术平台去开发适合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新产品,已经成为主流厂商的一个通行策略。这也许意味着三五年后,我们将很难再看到现在的捷达或桑塔纳,但会看到更多像朗逸、奔腾、赛欧这”出自老平台的新产品”,这也是未来中低端细分市场新车型开发的一个主流趋势。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鉴于近期违法/不良广告多以评论的形式在搜狐博客中散布,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些违法/不良广告对广大读者的负面影响,笔者不得不再次关闭了本博客的评论功能,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支持!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