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寒窗苦读为了什么?——80后大学生火烧毕业证引发反思


     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应该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正常的求学之路。期间横跨16载。待大学毕业之后,就踏入社会,开始了自己真正的社会生活。

     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存,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经济独立,也就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再问父母要生活费。

    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命运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没有办法找到一份合适的或者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刚刚踏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一个共同问题:房奴、孩子奴、养老奴、看病奴。

    人生没有几个16年,而从个位数的年龄到20多岁大学毕业这段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最没有干扰的花样年华。

    虽然说上学要比工作轻松得多,但是其背后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从时下的“拼爹择校”就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些人已经把获得利润衍生至早教阶段,以种种说辞作为借口,挖空心思掏光父母的腰包。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每一个升级都是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一次大考。考学习能力、考心理素质、考财力、考背景。

    好不容易熬出了头,但遭遇的却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却难以为继。

   如果单单把原因和责任归咎到学生个体之上,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有许多人的学习不可谓不刻苦,不努力,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限制,有一些人其实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诚然,火烧毕业证是冲动之举,但足以让我们反省我们的教育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