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路
喝酒回家,网上在传全媒体。
说实话,这些年自我闭塞得很,两耳不闻对于媒体界尤其是媒体学界的动态。所以,对很多新名词很陌生。
全媒体就是一个这样的新名词。
想想也是,这些年关于媒体的新名词新概念很多。
从整合媒体到媒体融合,到新媒体,跨媒体,自媒体,流媒体。。。
言犹在耳,如今又有全媒体。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只是不知道,“全”了,居高临下,囊括了一切之后,后面的“创新”概念如何命名了?不远的将来,还会有什么新名词新概念出来?
我不知道,但肯定会有。
只是,我觉得,首倡“全”媒体概念的家伙,实在是个可恶之人,他简直断了许多人创新夺眼球的财路。
不过,媒体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它是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以及技术进步的交叉影响下不断改变、创新乃至适应变化的。
这种变化,不是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概念布袋大忽悠能够呈现和表征的。
可惜的是,这个社会,多的是概念制造者,不,噱头制造者,少有真正沉下心来,通过个案观察,通过实验,通过规模调查,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来研究这种变化逻辑的人,所以,新概念也就是昙花一现,迅忽而没了。
这个行业的研究者,只喜欢概念噱头,却没有人能拿得出实实在在的数据。
但,没人去想这个,没人去思考,这些概念噱头是如何出笼的。可悲的是,还有那么许多人,愿意花钱追随水中花镜中月。
大概是5年之前,在给印刷学院 叶新老师出版的一本图书的序言中,我曾经写过,中国杂志业的发展,是靠自身在市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在中国杂志业发展中,学界并没有给业界提供任何智慧支持。
也许,太刻薄了。但这是我5年前的认知,如今,似乎也并没有多少改变。
于是,深夜,我跟了条围脖:我且看着,全媒体的噱头,会害死多少人?
也许,话狠了点,在有些人看了,可能还不乏吃不到葡萄的酸味。
前些年一位朋友,写了几本关于媒体整合融合的书,惭愧的很,似我这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荒村野狐,自然读不懂,满头雾水,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干脆放下了。
如今,这几本书,我也不知道在书房的那个角落了。
不过,09年初回北京,我还是利用宅在家里的时间,用不到十天功夫,坚持重新读完了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和塔特安娜瑞普科娃的《<新时代>:打造专业化报纸》,以及王栋的对话美国著名期刊老总的一部分。
深夜翻书,偶读瑞典诗人拉格科维斯特的一首小诗,《许多路》:
许多路将失去行人,
许多小路将无人问津。
未来的家族发现它们
被荒草覆盖被人们遗忘,
并赞叹它们的美;
如同我们年轻时发现
长满草的荒废古道。
我们曾在夕阳下漫步,
当我们以为我们失去了目标。
蓦然间,思绪乱云飞渡。
媒体发展的镜像,不也正有这首小诗所描绘的意境么?
那些注定要失去消费者的媒体,那些虽死犹生已被消费者抛弃像硕鼠一样生活的媒体,那些唾沫横飞迷幻世人的媒体新概念。。。
而那些因此被媒体人遗忘地长满荒草的古道,不就是媒体要坚守的内容制作之路么?
重归内容之道,那才是媒体的真正家园,不管即使如何改变传播形态,没有了内容,一切都将重归荒废。
新世界还是从旧世界而来,除了包装和形式,其核心的价值,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即便有变化,也要靠滴水穿石之功。
除非,人种换了,时代断裂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