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化与国际化之争,鹿死谁手?(5月23日)


中国的国际化氛围越来越严重了。

以西装为正装,以说外语为国际社交基本礼仪,以用洋货为国际人士做事为荣。甚至时刻以国际化的视角审视自己,以国际势力的利益导向要求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穿西装、说外语,反山寨,言必称国外专家的理论,行必遵循国际形象的原则,这应该是国际化之后的中国,那些国际派人士的重要标志。

我原本是学英语专业的,而且由于起步比同龄人早了一点,周边的人一直以我学英语作为正面表率。但与此相反的是,我越来越多地跟周边的人分享我反国际化的民族主义主张。似乎走到了20年前学英语的反面。

甚至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只说中国话,只用国产货,甚至倾向于只穿中式服装。那个思想的源头大概就是传统“有差别有等级的儒家之爱”而非墨家的兼爱。

 

30年改革开放到9年的WTO,中国国际化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坚定。

国际化是什么?

国际化是与民族化对立的东西,是站在外人的立场看自身,是替外人利益而与自身的抵抗力量而奋斗,并通过这种“无私贡献”得到自己的生存的权利。是把本民族、故土的东西展示并奉献给那些不仅有资金而且有旗号的国际势力。

把眼光拉回100年,我们无法想像这种行为会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地方,至少要承担“汉奸”的骂名,我们更无法想像,在100年之前被摒弃的思想与行为,经过了100年,居然就成为一种趋势,成为难以抵挡的洪流。似乎不顺应就是不识时务,就会万劫不复,被荡涤得不留下丝毫痕迹。

有人会说,这是趋势,是先进的制度、先进的管理模式,人性化善良的人们对深陷在泥沼之中垂死者的搭救。是在给黑暗中投入光明,是在给绝望的人以希望。同时以中国当下种种阴暗面以及跟国际发达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来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

——谁让你中国自己的东西不行呢!自己不争气就不要怪人家太强硬。当一种势力难以从内部改变的时候,外部来的力量打击或许可以让迷茫中的人更快清醒过来。

这就是国际化思潮的逻辑核心。

 

坦率地说,我并不认为中国当今的社会制度,管理模式值得赞许,也不认为民族的就一定优于外来的。相反认为那些追求物质财富如吸血鬼见到鲜血,妖怪见到唐三藏一样地疯狂,其中映射出的人性堕落更非但不值得称道,而且为人所不齿。

但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习惯于纵向进步而满足于自身改良的人显得心胸狭隘甚至固步自封,但习惯于横向比较的人往往会失去自我的根基,更会落入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的命运。

 

其实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尚未到一百年,在100年前,列强是用鸦片引诱国人,用枪炮侵略国人,用宗教感化国人,以达到其让当时的中国开启大门进行国际化的目的,说白了,无非是想在中国掠夺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的利益。

孙中山提出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虽然借助外部势力,但依然是以恢复中华为目的,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打出的是民族化的旗号。

经历军阀混战之后所形成的国共之争,共产党关注的是贫农等无产者的生存与温饱问题,国民党则生存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中,作为传统的思维,自然是像孙中山一样,以国际势力打垮国内异己者,所以抗日的过程中,被认为是装装样子,日本战败之后,联合美国打击势力越来越强悍的共产党。但取得政权之后的共产党,借助苏联的核心也是希望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富有更幸福。

1978年以前,中国经历建国后20多年的封闭与文化浩劫,是一个新政权稳固自己的统治所必然要选择的。那个时候,所遵循的依然是民族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只是在1978年之后,才逐渐出现西风东渐,先是资本、然后是思想,再然后是思维方式的西化。原则无非是为了自己更有钱,为了在别人面前更有面子。所以商人为了追求财富而道德沦丧;官员因为追求财富而贪污腐败,传媒因为追求财富而失去公立性,学者由于追求财富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所以,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刚刚走了30余年,而大踏步地国际化,也不过10年左右。

 

但恰恰这10年左右,中国居民的不幸福感,为了攫取利益之不择手段,对执政党的反对之声,对专家的不信任之声,对媒体丧失公正的指责之声,和谐与被和谐,等等状况不一而足。甚至在五月下旬所公布的数据称,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5,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超过0.4,该国可能发生动乱。

所谓“基尼系数”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

1997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就如我一贯的观点:物质财富提升了,精神财富势必会减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反思中,逐渐强烈地意识到很多东西,不管是精神、灵魂还是传统与道德底线,都是不能丢的,所以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已经在开始寻根了。

如果说这是客观的,那么再过100年,100年之后,现在的国际化是否会被摒弃,民族化思潮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段时间,我们的资源、我们的能源、我们那些龙头企业的股权与话语权,我们原本团结而坚定的国家与民族利益。

那些是否已经成为难以收拾的旧山河?变成纷纷扬扬的飘絮。

 

也许等不了那么久,也许是30年,30年之后,中国人对于物质与精神的重新考量,势必会形成重大的改观。即使30年不行,那就50年,100年,300年。很多人活不到那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的子孙会活到。

当我们的子孙问我们最为自豪的事情,并留下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将如何应答?

是赚了很多钱吗?

——任何货币都在通货膨胀之中,我们赚的钱不仅禁不住通胀的消耗,即使真的留下,也要被征收遗产税,即使很多钱逃脱了遗产税,也会如林则徐所说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是把他们送到国外去留学移民,转移自己的财产吗?

——让他们去做其他国家眼中的入侵者与低等公民,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不过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再去寻祖的时候,就不是很容易,也很难找到根,既然大树已经被连根拔起,就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既要努力向上生长,又要努力扎根。那会是增添了他们成功所需要做的努力。但是,一个外族人要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何其难哉!

他们会问:我们的祖上是生活在中国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离开曾经的祖国?

 

是给他们留下了房子和车子?

——这个想都不要想。

因为车子是需要维修保养加上汽油才会动的东西。甚至是会随时成为索取自己与别人性命的空间,在那个空间里,需要保持万分小心,同时需要你周边的人同样万分小心,不要出现心浮气躁的“七十码”。

房子会随着地震、战乱而随时会被夷为平地,即使可以逃脱,都不能逃脱政府的强拆,因为英文“不动产”(real estate)这个词实际上产生于西班牙语的“真实的”一词,含义是“皇室的”。El Camino Real是指皇室的马路,不动产是指皇室的资产。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大体只有使用权而已。中国还有一句话,就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承认了自己是王臣,就要对王的命令无条件遵从;不承认是王臣,就意味着你要跟王以及其国家机器抗衡。

 

现实地说,国际化与民族化之争,这是现状,是长久需要面对的激烈矛盾,是非此即彼的争斗。国际化已经蔚然成风的情况之下,这是一股洪流,被裹挟在其中的不仅是中国人,更包括那些暂时没有被国际社会“同化”的非洲与南美等暂时落后的国家。

 

在这场争斗中,究竟鹿死谁手?

这个不是要看瞬间的得失成败,而要站在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时间坐标系中去评判。

我们不是要绝对反对国际化。而是要反对那种无节制地损害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国际化。

 

不管是鹿死谁手,民族的东西可以等,国际的东西却是等不得的。

因为国际化的东西总是急功近利,加快掠夺与改变,是缺乏耐心的,一旦达到目的或者是感觉入不敷出,就会拂袖而去;民族化的东西,却是扎根的,是有根据地的心态的。

从这种角度而言,谁会是笑到最后的那一股力量,也就无需去点明,自有分晓了。

 

贾春宝

2010523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