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选才用人“三不避”是人才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


墨子选才用人三不避原则是中国人才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

                                                达 流

 无论是在企业里,还是在整个社会,我们现在老感觉人很多但人才太少,老板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缺人手缺人才”。总经理在发工资时一看财务报表,说人怎么那么多呀,可一到投标拿单的关键时刻,却又不知道派谁上去最放心最可靠。

   领悟中国最早的组织化管理大师墨子的选才用人之道,很能给人启发。

  早在2400多年前,墨子就告诉我们,不是没有可用之人,而是我们自己思想里的框框把我们给框住了,让真正的人才没有出头之日。墨子在用人上提出的不避贫贱不避亲疏不避远人三不避原则,彻底打破了中国人才观念上的等级门户思想,其平等之意识、宽广之胸怀可谓前无古人。

1、不避贫贱,以温暖平民中的能人                               

或许墨子自身出身低贱的缘故,他对当时现实中贫贱之人难以成功的感受异常深刻,故言辞也异常犀利。在《墨子·尚贤》篇里,他举了许多实例说明古时候的君王是如何重用贫贱之人而成就伟业的。让与他一样出身贫贱的人看到希望。

舜:古时候,舜在历山下种田,在河边做陶器,在雷泽捕鱼,尧发现了他的贤德,便将天子的位传给了他。伊尹:伊尹原只是有莘氏女陪嫁的家奴,曾经做过厨子,汤发现他是难得人才,拔举他做了自己的宰相。傅说:傅说曾身为役人在傅岩下修筑城墙,粗衣烂衫,绳索扎腰,武丁得到了他,推举他做三公,让他掌管天下的政务。

这些人尽管出身贫贱但他们有能力、素质好,就给予提拔重用,这对人才的成长就会起到示范作用。

2、不避亲疏,不以个人好恶为评价标准

人情,一直与贤能之道纠缠在一起,是识人用人中绕不过的一道坎。墨子《尚贤》说不袒护父兄,不偏向富贵,不宠爱美色,是做到不避亲疏的三要素。将个人感情因素排斥在外,让想靠拉关系走后门的人,失去暗箱操作的空间。让真正有能力的人看到了希望。

3、不避远人,以启发远离权力中心无背景的能人

墨子提出举贤要想到那些“边远地方的小官和兵士”。四方的农民和城中的百姓,原本不敢奢望有被重用的可能,现在听说举贤不避远人的政策后,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从中受到启发,相信自己的命运有了改变的可能。

墨子三不避的用人观念,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真理性,仿佛就是针对当今现实的哲人警语。企业管理中信守三不避”思想,大量的人才将脱颖而出,则幸甚之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