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案的后果前因


    ——“中国报道网专栏
 
    近日对黄光裕的判罚终于有了结果。据媒体报道:有期徒刑14年,罚金和没收财产共计8亿。昨日,二中院,国美原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案一审宣判,黄光裕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项罪名均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亿人民币,没收部分财产2亿元。其妻杜鹃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许钟民则因内幕交易罪(从犯)以及单位行贿罪,获刑3年。三人财产处罚共计11亿元,创下全国迄今为止个人罚金的最高数额。
    此次对黄光裕的判罚,并没有税务元素的出现,但媒体最早曝光的恰恰就是税务元素。对此我曾经长期予以关注,并通过系列博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回头看还是有一定的预见性。通过对黄光裕事件的判罚,可以体现出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概念已成为过去,这次对黄光裕是既打又罚,因此国内与黄光裕有着相同经历的草根富豪要引起高度的关注。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又出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这预示着公安机关将强势介入经济领域,这对稳定市场经济秩序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担心的是从专业性、人员素质、法制社会的角度来看,执法尺度的把握及对公安机关的监管是需要高层领导密切关注的。虽然公安机关的执法手段和水平比以前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但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希望有关部门在办理经济案件时,不要参照办理刑事案件那样的手法来执行,毕竟刑事犯罪嫌疑人与经济违法人员是不同的。
                                                                                                                               (来源:税务危机专家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