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招商多是在白酒后面亦步亦趋,无论是餐饮、流通,还是商超连锁,红酒基本在延续白酒的路径。夜场,也许是红酒聊以自慰的看家法宝,但和烈酒相抗衡,红酒多少显得力不从心。“牛羊肉+干红;海鲜+干白"似乎是葡萄酒在餐饮终端最为津津乐道的噱头,但国人对白酒的钟情,葡萄酒横刀夺爱似乎功力不济。超市连锁只有寄节假日礼品线的销售为厚望,但销量不稳定也是无奈的现实。流通渠道更是青黄不接,拾遗补缺,这和产品的受众认知以及利润空间相对狭窄有关系。专卖(营)店、红酒庄(窖)的连锁经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成本相对高昂也是不争的事实。波波球酒窖为代表的进口红酒的连锁运营模式给国内红酒业带来新的反思,产品线的饱满程度又让国内红酒巨头们首鼠两端。自终端建体系,产品显得形单影只确实不足以支撑。
波波球酒窖打破传统,做体验性的酒庄,似乎让人找到生存的理由。“三S"阳光、沙滩、海洋,让国内红酒企业看到希望所在,彰显质地的葡萄酒庄园成为获取消费者认同的另类终端。但消费者多少显得漠然——销售通路的风格独特,其实也是在驱使红酒营销走向小众化——这是众多红酒制造企业不愿看到的。
如此说来,国内红酒终端的方向,依旧不在于“点"状的突破和覆盖,而应该是在“面"状的相对渗透——机会型销售占据主流。无论是“织网"也好,还是“精耕细作"也罢,红酒的终端运营,多少显得不确定,沿海和内地不可同日而语,城市和乡镇更是天壤之别。红酒如同阳春白雪,趋向高端的运营模式还要延续下去,现时确实不能当下里巴人——放之四海而皆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