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安城管一套制服4000多元”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的热议,而涉事单位和公司面对记者采访“喊冤叫屈”的同时,却对某些问题遮遮掩掩,更让该事件变得扑朔迷离,网民更相信“一套制服4000多元”的说法。
笔者作为几十年一直穿制服的国家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单套价值应该从未突破过千元。最近的一次全面换装,个人需要承担总费用的30%,我也只掏了几百块钱。因此,我不相信西安市城管人员一套制服的价格就比我们全套价值都高。
网民之所以坚信他们一套制服就要花费4000多元,更多还是对公职人员大面积配备制服这一制度的不满。
说实在的,笔者虽然“享受”着装待遇,但公务员大面积着装最坚定的反对者,而和我想法相同的着装公务员其实很多,大家并不喜欢着装,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并不“少穿”了,有几个人乐意成年累月穿着那毫无个性的制服?一些制作粗陋、用料马虎的制服,穿在身上真的“很掉价”。此外,“上班换制服、下班脱制服”也有诸多不便。
前几年,每年向灾区或贫困地区捐物时,一件件崭新的制服也都捐了出去,也算是物尽其用。可现在不时兴捐物了,很多从未穿过的制服,如果没有亲属在还未“富起来”的农村,那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中国公务人员超范围着装,应该和长期的“短缺经济”有关,“着装”长期被认为是一种福利,因此令各部门趋之若鹜。
公安部在2003年底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涉及仿穿公安制服的部门就包括城管、文化稽查、技术监督、环卫、环保、市政、市场管理、烟草管理、环境监察、劳动执法、农机监理、客运、畜牧检疫、交通联防、国土监察、卫生监察、物价、动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疫、盐业、工商行政、商品综合治理、屠宰监察等。
其实,就目前中国的法制环境而言,除了警察因为拥有限制人身自由、容易面临暴力冲突而需要有明显的标识外,其他绝大多数行业的公务员,均完全没有必要统一着装了。因为没有任何一项法律,规定执法人员执法时必须着装,而《执法证》却是必不可少。多年前,法官、检察官不再佩带肩章、不戴大盖帽,也没有听说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工作。
公务人员大面积着装,不但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着装人员也是多数不满,是明显“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大面积的着装采购,也滋生出大量的腐败,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
2004年年初,国务院曾高调清理整顿统一着装,整治“大盖帽”,规定除13个部门及人员统一着装外,其他部门一律不得着装。
可6年过去了,着装混乱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着装的部门较6年前更多,着装人员比6年前更庞大。
中央的执行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整治“大盖帽”怎能如此虎头蛇尾?
我近期话题:
就“文山会海”,我给金山书记拍一砖
治“不良文风”,不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
周强,反腐请拿“暴利药”祭刀
药品涨13倍,杀死了多少中国人?
对老师性侵小学生,应恢复宫刑
新闻链接:
西安城管一套制服4000多元引质疑涉事单位喊冤
附:经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的部门及人员一览 公安机关所属人民警察建制并授予警衔的在编人民警察;
司法部门所属监狱、劳教部门负责监狱、劳教管理工作并授予警衔的在编警察;
法院系统在编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
检察院系统在编的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
海关系统所属海关建制并授予关衔的工作人员和缉私警察;
国税和地税系统直接从事征税的工作人员;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从事市场监督、检查的工作人员;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在口岸从事检验检疫的工作人员;
卫生部门直接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的专职工作人员;
农业部门所属沿海、边境水域和内陆水域从事渔政监督检查任务的专职渔政人员,从事农业植物检疫的专职人员,对外开放港口从事涉外渔船检验和渔港监督的专职人员;
林业部门从事森林植物检疫的专职人员;
交通部门所属对外开放港口从事港务监督的外勤工作人员和对外籍船舶检验的专职人员,内河港务监督工作人员;
国家海洋局所属海洋调查船队和从事海监船工作的专职人员、船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