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和危机处理


如今报纸、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的报道中,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绝对算是一个热点,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有12名员工相继跳楼(最新数据说是13跳,但未官方证实),世界500强,农民工,血汗工厂、心态建设……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报道均能够在瞬间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富士康,一个拥有43万人的台资企业,迅速成为媒体的焦点,同样也包括深圳市政府,甚至包括他们代工的顾客,例如苹果公司。对于他们来说,类似的报道绝对强撼的负面效应,对企业和当地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深远,可以说是一场相当大的危机事件。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应该怎样正确应对,以度过危机呢?

我们来看看富士康的做法:

1 快速反应:富士康在整件事上面的反应可以说是比较缓慢的,第一跳马向前发生在123号,但企业未见比较正面的行动,随后一直到521号的第10,企业的高层领导一直还处在幕后,直到10跳之后,总裁郭台铭才开始出面表态,并亲赴现场,进行系统的应对,危机处理首要讲究的快速应对,掌握主动,等到媒体和社会铺天盖地地进行议论和报道的时候,才开始反应,所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但郭台铭亲临现场进行处理,并且担当起新闻代言人的角色,内部所有的应对行动均有郭台铭进行宣布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以郭台铭的德高望重还是可以挽回一些不利的影响。

2 真心诚意:在面对12条年轻的生命的时候,任何便捷和解释都是第二位的,从这几天的富士康的应对来说,应该说基本的套路还是中规中矩,郭台铭525日邀请全球200家媒体来到富士康深圳厂区实地报道,当着千余人的面对死难者三鞠躬、表示:除了道歉,还是道歉,除了痛惜,还是痛惜、厂房公开参观,心理医生辅导,制定补救防范措施,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等等,这些做法基本符合大众的预期,可以部分消除大众焦虑不安的情绪,从这两天的媒体的报道来说,大家对12跳虽然还在刨根问底,但也对富士康的做法持肯定的态度。

3 公开透明:一次次的跳楼,将富士通放在了聚光灯下,如果采取任何遮掩的做法,只会产生欲盖弥彰的效果,还不知主动公开更加对企业的形象有利,富士通的应对做法在这方面也做得比较到位,不惜商业机密的保护,首次主动让媒体,政府和大众参观工厂,积极配合各项调查,这些做法一是有利于让大家更快地知道真相,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表明企业的态度。

4 适当保护企业的利益;富士康在退却防御的同时,也在一些触及企业的根本原则上适当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例如郭台铭的表态中,一是说经过初步调查,多起自杀是个人因素,与工厂管理无关,二是说生命是最宝贵的,从自己的经历和家人的不幸中感同身受,表示自己珍惜员工生命,痛惜员工离去。另外近日在相关讨论富士康事件的文章中,也有一些新的观点不断抛出,例如媒体的过分报道会引起维特效应,对整个事情的处理更加不利,跳楼现象也反应了社会对企业的关心不够,对企业员工的配套支持存在欠缺,尤其是对于一个拥有43万员工的企业来说等等,这些说法也适当地转移了大众注意的焦点,引导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相对地也缓解了富士康的压力。

5 采取应对措施:在媒体关注会不会还有下一跳的时候,富士康也采取了相应的内部行动,郭台铭宣布将采取四项行动:第一,计划在宿舍楼布置150万平米的安全防护网——“爱心网”,阻拦员工跳楼。第二,把员工编制成50人为一组的“相亲相爱小组”,旨在让员工间互相关心,及时通报有隐性心理抑郁的员工。第三,训练70位心理医师进驻富士康,并培养1000名心理辅导师到一线主动关怀员工;第四,鉴于跳楼员工多为入职不满一年或半年的新员工,因此将对新进员工进行心理测验,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给予辅导和关怀。这些量化的避免下一跳的措施也表达了企业在这方面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将大众的焦点引导理性思考的一个较好的做法。

从富士康的应对行动中,很容易看到专业危机处理人士策划活动的痕迹,但现在的媒体和公众信息渠道灵通多元,也可能会随时有特别的报道产生,我们也希望这件事一是尽快平复,二是希望能作为一面镜子,使得更多的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注重员工的心态建设。而从富士康的危机处理应对中去分析危机处理的手法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角度,最重要的还是正本清源,否则危机不可能真正消除,也迟早还会发生。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