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系列之9】邀请码定律 The Law of Invitations
【IT系列之9】 作者:曹志士 一正一反加概括,定理规律得定律。
邀请码定律
The Law of Invitations
日期:2009-12-15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松柏木虎庚辛金,贵人相助栋梁材。年关将至,噼里啪啦的报告、会谈、总结一股脑儿汹涌而来,其实还是“一管进、二管出、三管人”那些事儿,归根到底无非是(按照行情规则、不时走走潜规则)将钱“该花的花出去、该收的收进来”、将人“该换的换彻底”。
【顶开支】平时不敢轻举妄动、往死里挤压的开支,现在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要顶到年度预算,白痴也能做到;
【抢签单】平时浸满口水汗水全是水的单子,现在放开了,用白花花的现银,攻关突击抢到手、趁热打铁落实到口袋;
【换血液】平时迁就容忍着的负资产员工,现在“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统统更换掉,痛痛快快、彻彻底底地。
不过除了例行公事的“年底三把火”之外,今年的国家级别大动作,忒多忒显眼忒赤裸裸:
【调搜索】满十周岁新乔迁的百度被调教出自发自觉缴纳保护费的高尚觉悟,Google in China则四处散钱打广告;
【整视频】不约而同的收购事件标志整合期到来,盛大左抱华友右揽酷六,本是P2P同根生的BT生存条件突然险恶;
【咬众生】几大有关部门A用B的利齿咬C的簧舌,利益分割不清导致口辞含混哼哼哈哈,innoccent众网民暗自喊爽。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国家大计。殊不知众网民也在Keep an eye on IT。我最近就花了不少功夫调研IT行业动态,并总结出一个邀请码定律。(不是欺世码,也不是草泥马,更不是欧巴马)
是为引子,言归正传,先看案例。
【一】案例
某个叫God的网友发放了若干(M)天堂的邀请码,众(N)网民志在必得、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地去抢:
B、聪明善谋的网民反其道去抢倒数第一个邀请码;
C、三思后行的网民中庸地去抢中间那一个邀请码;
D、轻松随和的网民无为地去抢随便某一个邀请码。请问,
看官你会是哪一种情况呢?
其实,看官选A或选B或选C甚至选D,跟抢到邀请码有一毛钱关系吗?没抢到的话能怨上面任何一个选项吗?(更过分一点的诘问是“怨又怎么样?!”)且容辩证分析如下:
Anyway, EVERYONE DIES;
BTW, sometimes SUCKS.
NOBODY, always, WINS.
WHO DAMNED KNOWS?!
抢到了,总能找出得手的高明;Except My God ---- the guy who sends the intivations.
没抢到,总能指出失策的祸根。
但纠缠在ABCD几种执行方式上,
就是盲人摸象、只会自欺欺人。
So(仿炳叔声调),采取哪种方式去抢邀请码并不决定是否抢到邀请码。
【二】论证
印象中、感性认识上,大多人会认为“先行者抢到的概率要大”;(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第三部分会详谈)
但只要通晓一点概率理论,就会明白其实ABCD四者抢到邀请码的概念都不是100%。(这里不细究那些基本的论证了)
所以,抢到邀请码跟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去抢,无关,或者说相关系数都不为 1。
理论上论证完毕。
不妨推广一下会更有意思:
如果仅仅得出“采取哪种方式去抢邀请码并不决定是否抢到邀请码”这么狭窄的结论,教育意义还不是深刻实用。更重要的是研究清楚什么因素决定抢到邀请码。实践出真知,将邀请码案例进一步推广到非邀请码的现实案例中。
【三】实例
第二部分讲到“大多人会认为‘先行者抢到的概率要大’”,这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为什么?因为这不是概率论如此一个单纯的理论能解释得了的,需要加入随机过程、时序分析等理论的支援。更好的办法是结合已经证明的理论研究现实,从实例而不是案例中修整理论或得出新结论。(我不喜欢那些童话故事式的案例,但很喜欢出自实例的案例,因为它不脱离上下文、有现实意义。)
【四】邀请码定律 The Law of Invitations
【邀请码定律】
达到目标的决定因素并不是选择采取的策略或执行,而是碰到的时机。
here comes English expression (比第一部分那段“诗歌”更朗朗上口,比上面中文表达更精辟到位)
Neither the strategy admitted,
nor the execution adopt,
but the opportunity met,
is the determinant to make IT.
英文译文版本2:
To attain the goal is not really about strategy or execution but the opportunity at the right time.
(欢迎增添其它翻译版本。)
邀请码定律不仅符合理论,更能拟合现实。
猛一看是不是令人咂舌?如果是的话,那么说明邀请码定律好歹还是有突破意义的。
一家之言,欢迎广大网友欢天喜地踊跃转载,只需知会一声:曹志士,[email protected]。
【五】应用
第三部分提到开复了,干脆依葫芦画瓢对他来个邀请码定律的应用。听说他现在忙着看简历、疯狂搞宣传、一行代码也没空写,如果有(自我感觉)和开复关系(比较)靠谱的网友,烦请给他捎带如下来自人脉关系系统的Invitation:(我不喜欢直接给未谋面的人发邮件,尤其是牛人,忒不靠谱了,况且现在人家邮箱估计都被简历bomb挤爆了)
敬爱的开复哥哥:
您好!
人脉关系系统发现您不仅跨了Jobs,还开了Bill,现在又挤兑了股沟,关键是您一开始就错失了慧眼识Obama的机会,God愿意给您One Last Chance(不是dance):人脉关系系统!
人脉关系,领域很好,市场成熟,方向没错。听说您也在四处打听这方向?表问谁告诉我的,我用人脉关系系统知道滴。现在时机也来了。“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慧、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与其搞工场推出大批量企业,孵化那么多只小鸡鸡送给麦当劳叔叔,不如潜心打造一只雄狮驰骋纵横IT圈。——这个道理即使我不挑明,您也知道得比我早N年。想当年,开复哥哥您在人老美地盘搞研究都享誉海内外了,我还穿着开裆裤在街头小巷荡过来荡过去。而如今,God让咱一块抓住了这个时机,咱何不将BAT蝙蝠中队扩员成BEAT组合?千万莫负God之最后期冀、历史之重大托付啊。
相关文章:
【IT系列之1】两个项目的对比:开源化、人性化
【IT系列之2】产品的三点:用、简、久
【IT系列之3】IT公司的三使命和五步走
【IT系列之4】人之鼎立三足:头、心、力
【IT系列之5】以IT高新科技为主力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政治与战争
【IT系列之6】融资+团队-->产品+销售
【IT系列之7】人脉关系系统怀胎十月诞生记
【IT系列之8】谈谈创业融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
(A)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必须注重CEO的任职资格和素质,三个必要条件是:远见卓识(即眼光)、胆量和组织能力。
(B)成功的创业者三个要素:眼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胸怀:男人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实力:一次次的失败练出抗击打能力。--马云
(C)这两句话有点类似。其实,A、B的三点和我在《【IT系列之4】人之鼎立三足:头、心、力》总结的头心力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