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看透中国房价的慧眼?


      
       在中国,不管是老百姓思忖该在何时出手购房,还是经济学家研讨楼市未来走势如何,或是开发商焦虑什么时候见好就收……恐怕你再怎么冥思苦想,埋头推算,到头来都只会大跌眼镜。
      本来,从自4月份开始,中央就频频出台房产地调控措施,政府的决心看似非常强大,可不管是银行提高房贷利率,以及抬高首付条件;还是多部门协同配合,力限二套房,捅破市场泡沫,但整个楼市还是变幻莫测,不跌反涨,虽然成交量锐减,楼价还是抑中有扬。别说是老百姓举棋不定,怨声载道,就是专家也不敢轻易开口,妄下结论了。
围绕房地产市场的这场搏弈,其核心是房价,互搏的双方则是政府和地产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按理说政府的权威性应该是非常巨大,其主导地位难以撼动,发展方向也不容市场力量讨价还价,可目前的搏弈现状如何形成的呢?看来,问题只能出在市场本应占主导地位的一方,也就是政府身上,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政府决心并不坚决,二是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并不坚定。因为,现在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当仁不让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前两年应对金融危机时,用来刺激经济那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房价急剧下滑,产业疲软,国务院马上发文要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立马便带来数十个产业的勃勃生机,并使得经济开始复苏。然而,到2009年,在政府天量财政资金刺激下,以及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游资涌入并开始投机炒作,房价开始急剧飙升。不仅民众怨声四起,就连大型国营企业都在利益驱动下,不务正业,参战楼市了,使得国务院不得不考虑采取措施“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但地方政府却在“卖地积聚财力以经营城市”,和“力保GDP”指导方针下,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可想而知,不打折扣才怪。
到今年,眼瞅中央的严重警告因房价进一步高涨而失败,没有安居,忌能乐业,哪来和谐?于是,温家宝总理面对百姓怨言,不得不疾呼“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这可是中央最高层第一次对房价的明确表态啊!然而,尽管针对楼市的限价措施一条又一条,但收效仍是甚微。不过,虽然市场逆中央政策而行,但有一点值得欣慰,那就是中国已经不完全是“人治”时代了,至少各部委首先是考虑本部门利益,而不是上级指示了。
当前的楼市价格如此难控,这反映了政府对房地产业的一种矛盾心态:作为中国最大的支柱产业,压吧,毕竟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大势还远未定局,复苏基础还不稳固;不压吧,房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民生安定,社会和谐,而且投机商太过猖狂,政府的权威性已面临挑战。
最近,在以房价为核心的房地产市场博弈越来越激烈,而政府的这种矛盾心态便愈来愈明显,从发改委对于日前关于房产税表态,立即“澄清”和“辟谣”;以及在房价失控的几个大城市纷纷出台调控措施,而经济大市上海迟迟未动就可见一斑。其实,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现状,按巴菲特说的就是一个大“赌场”;按经济学家的判断,存在巨大的“泡沫”;而对于老百姓来说,则变成一个地产的“忽悠场”。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前几年,应该说是一些利益集团一手造成;而成今年起,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优柔寡断和表态模棱两可。
因此,中国的楼市究竟走向如何,应该说,谁都没有一双能看得清清楚楚的慧眼。因为,这在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深入的阶段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又刚刚开始;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又刚刚经历一场大病……内因外因全都都矛盾重重,就算给你一双慧眼,想必也难以看清。况且,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然许多国家尚未认同,但就房地产而言,却是一个全球最市场化的市场,可以说已经完全被资本掌控(这次中美经济对话,美国承诺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莫不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不过,猜想也好,预测也罢,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大势至少会有二十年的持续增长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会慢慢缩小;民生需求会逐步得以满足。因此,中国的楼市价格长期是温和上涨,近期楼价则呈“一降二平三四涨”格局。这一楼价走势,是笔者作为一个草根经济观察者,在去年底的系列文章中,所提出的“一线城市因政府打击投机,清除泡沫而下降,二线城市因政策打压而持平,三四线城市则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及游资转入而上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