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灾难经济的思考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就想写这篇文章,这次青海玉树地震更加促使我拔笔。迫于毕业在即,论文答辩等事,一直没时间写。错过热点时期,但是我想,这也不重要,写文章是写给自己看,却是让他人评的,不必沽名钓誉。

    灾难经济是我自己感悟创造出来的词汇,称为灾难经济学呢,有耍大之嫌,因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人深入,构不成一门学问。

    其实靠灾难发财的,中国自古有之,但不像当今中国社会所表现的那样突出,却有那样隐晦。仔细的人会发现,汶川地震全社会捐款捐物巨大,加上国家配套的重建资金是绰绰有余,根据灾区的需求能力,消化不了这么多的资金,灾区的劳动力素质,硬件条件,科技条件远远达不到中央政府想像中的要求。因此给再多的钱,也创造不了需求。但是企业捐款和个人捐款却不一样啊。个人捐款金额太小,引不进大众的眼球,更进不了政府的视线,而个人的公信力无法保证,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去关注真假是非。企业捐款的行为,会在老百姓心灵最脆弱,最朴实的情感中获取高稳定的信任和认同,甚至有更逛热的行为。企业通过民族大义,人性的大义,将其注入到品牌中,形成今后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具体产生多大的影响无法计算,但和企业的后期运作有密切关系。企业通过在公众树立正面形象,不仅可以擦干净在政府面前以前的脏屁股,又可以给所在政府挣光。运作好的,还可以抵税,可以参与灾后重建,获得优质贷款。步步都是妙棋,捐与不捐,企业领导人的水平立分高下。而通过捐款后的企业据我不完全的调查,其背后的目的均以达到,名利双收。

     现在社会矛盾突出,重点在国家的政治文化落后,房价挂在天上,健康保障缺失,可以说这是中国政府执政的成功一面所带来的行政危机,在这个民族大义的时刻,在政府大做民心工程的时刻,有企业家与政府打配合,当然是政府点头称赞的,哪些是听话的,悟性高的,哪些是可以信任的,似乎心中突然就有底了。

     这一次玉树地震,从灾害程度均远小于汶川,但央视现场的捐款金额却远超于汶川。这说明,原来的聪明的企业家对灾难经济的原理理解更深刻更有信心了,新捐赠的企业也慢慢悟出道了,有些个人也看清楚了。但似乎有钱的主太多,500万都只有靠后站,一百万只有屏幕下方显字以示鼓励。这越说越像搞经济了,第一轮投资的回报最大,第二轮进场的成本就直往上涨啊。话说,最成功的可能就是王老吉了。王老吉配合媒体网络的攻势,把王老吉的团队都说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道德神仙了,似乎造神这一调调永远唱不厌一样,而且还总有人听。

      而看看国外这些企业,不明白中国的政治特色,不懂得中国行政特色下的经营之道,中国企业倒是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挣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点意义上说,我支持国内企业。外企愣是没看懂,也不敢玩,大概也知道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呵呵。

      本来想好好写一下灾难经济的原理,可写着写着,受个人感情的影响,都已写成杂文了。没关系,灾难经济的原理留给以后慢慢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