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们多一些活动空间


  还记得年少时,在乡间捉迷藏、打泥仗、捉小鱼、摘野果的场景,尽管条件艰苦但自由自在过得很开心。不过,看到城市里的小孩也挺羡慕的,是羡慕他们有好看的书籍、宽阔的教室、漂亮的公园。等到自己来到城市里,等到自己有了小孩,等自己的小孩上了学,才发现这只是一种错觉,并不是小时自己想像的那样美好。固然,城市里基础设施、公共配套、教学条件要比农村里好多了,要不乡镇的人员不管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往城里赶,直接刺激了各地房价一个劲地往上窜。正是因为房价上涨,正是因为城建需要,城市拆迁、建设力度加大,一条条大道、一幢幢高楼、一个个地标、一座座公园、一个个中心展现了市民眼前,似乎城市真的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学生来讲,城市中除了图书馆、少年宫、新华书店、公园等屈指可数的地方之外,适合他们的活动场所捉襟见肘、实在是太少了。在一些地方,适合中小学生、特别是10岁以下小孩游玩的场所也没有,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心又是如此之大,那么他做什么好呢?难怪报道中魏阿姨今年14岁的儿子会说:青少年活动中心人太多,网吧你不让我去,不在家上网还有什么地方去啊?是啊,一旦孩子不上学,家长们就得为他今天做什么而忧心,毕竟孩子太小,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一味地看电视、上电脑对他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这一点,我相信许多家长都有深刻的体会:不上课的日子,孩子们该去哪里?什么时候,家门口就有孩子们游乐的天地?

  对于现有的活动场所,少年宫、图书馆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孩子们或家长们喜欢的兴趣班,尽管价钱不便宜,为了下一代的发展只好选择报名,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愿。调查表明,在经济发达、教育重视的杭州市区,通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可以满足参加兴趣活动的学生数连10%都没有到,其他城市情况恐怕更糟。其次,一些由勤工俭学大学生或中小学校老师业余组织的各类照顾班、补习班、兴趣班尽管规模不大,但由于临近居住区,办班方式灵活,也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尽管一些小孩是非自愿的。再次,对于一些喜欢看书的小孩来讲,新华书店、图书馆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地方夏冬有空调,可以看书打发时间。最后,是健身中心、小区里面的体育类培训,当然参与的人不会太多。

  对于蓬勃发展的现代都市来讲,为什么会出现不上课的日子,孩子们无处觅乐园的困境呢?我想,一方面是城市管理者对孩子们的真正需求缺少调查,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建设中没有给孩子们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样就给许多家长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另一方面,由于活动空间是需要政府投入的,相对其他项目来讲回报率低甚至负回报,一些地方领导缺乏兴趣,导致在这一领域投入长期欠债。实际上,家长们的要求也不高,孩子们的期望也不大,只是要一个保障安全、内容健康的一个校外社会化生活空间。对于孩子们及他们的家长来讲,并非一定要参加培训班、兴趣班,而是希望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让孩子待在里面,或学习,或娱乐,地方不一定要大,但地方一定要多,最好每个大一点的小区有那么一个。我想,对于孩子们及广大家长的期盼,城市管理者是否要好好地反思一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予以补救,使家长们不再担心,孩子们过得开心,和谐社会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