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客观目的与基本功能


情感的客观目的与基本功能
一、情感的客观目的
人的主观意识都是人类主体(个人、集体或社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其客观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便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减少实践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提高个人的劳动能力;对于集体来说,就是提高集体生产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其客观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在价值特性方面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并掌握各种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客观规律,便于指导人类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减少实践活动的无效性和盲目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具体而言,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类主体按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正确地了解和识别事物的价值特征,树立正确的目标追求,合理地配置有限的价值资源,对于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实现最大的价值增长率。
二、情感的基本功能
一般人认为,情感对于人类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人具有人情味,然而,情感的基本功能远非如此,主要体现为:
1
、好恶选择性功能。情感使人具有了对于不同价值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性,这种选择倾向性的强度(即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事物的价值率越高,人就会越强烈地喜欢它、趋向它、选择它;事物的价值率越低,人就会越强烈地讨厌它、远离它、抛弃它。(或假)、(或恶)、(或丑)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情感,分别指向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生理性价值事物:思维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知识与思维方式)的价值率越大,人就会越易于学习它、接受它、牢记它,更优先地想起它、激发它和运用它;行为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行为与行为规范)的价值率越大,人就会越易于练习它,熟练掌握它,越频繁地激发它和运用它;生理性价值事物(主要包括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值率越大,人就会越易于生产它,越喜欢消费它。
2
、沟通交流性功能。人类是一个群体性社会,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以求取得分工与合作所产生的超值效率。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相互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多变,这就要求每个人一方面通过面部表情、自然语言表情、身体姿态表情等情感表达方式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面部表情的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动物之所以没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语言本身可以直接表达人的复杂情感,如果再配合以恰当的声调(如声音的强度、速度、声调、旋律等),就可以更加丰富、生动、完整、准确地表达人的情感状态,从而充分地展现人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生存状态和性格特征等价值关系。情感的表达与识别使人具有了充分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也使人具有了超过一般动物的人情味,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高等动物。
3
、思维效率性功能。情感使人能够对于不同的思维性事物产生不同的选择倾向性,从而在人的思维过程中深刻地影响各种思维性价值事物的运行程序,深刻地制约着思维过程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思维过程的效率与速度。思维性事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思维方式。人具有了情感,就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原则,按如下的价值特性顺序来生产、吸收、组织和运用各种知识或思维方式,从而可以简化思维过程,节约思维资源,加快思维速度:一是价值重要性顺序,如主体将会优先发现、优先识别、优先摄取和优先使用具有较大价值率的知识或思维方式;二是时间紧迫性顺序,如根据事物的变化时间紧迫性的顺序决定逻辑推理的过程是采取模糊、粗略而简明的方法,还是采取精确、严密而详尽的思维方法;三是利益倾向性顺序,如对于有利于(或不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理论观点,人总会优先发现支持(或否定)其成立的依据和证据;四是利益相关性顺序,如在对于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人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作用、自身的经验、自身的利益(或命运)与该事物联系起来;五是价值连续性顺序,如对于过去不良的知识或思维方式进行适当的抑制,或提供不友好的使用界面;六是价值敏感性顺序,如对于陌生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对有关信息的处理,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七是价值经验性顺序,对于已经取得成功的知识与思维方式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思维通道;八是价值关联性顺序,如在对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时,人往往会参照与该事物具有价值关联性的事物的起因、现状和发展方向。总之,有了情感的引导与调控,人的思维就会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显著地提高思维的效率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人脑能够在许多方面的思维能力超过电脑的重要原因。
4
、灵活自主性功能。没有具备情感能力的智能机器人的主要缺陷在于:只能按照人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动作,不能自主地、灵活地确立和调整价值目标,不能创造性地制订和修改总体规划及行为方案,不能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方法和手段,毫无选择地、毫无灵活性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最多也只能根据已经预计的某些特殊情况,个别地、机械地变更其程序、方法和手段。人类因具有情感,就能够以达到既定的意志目标为行为方向,以内设的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为价值计算依据,以实现最大价值率为行为准则,建立一系列价值计算的函数关系式或约束方程式,再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确定若干个边界条件,选定情感和意志的动力特性参数,就可以确定一个相应的整体规划、行为方案和一系列具体动作,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地、自主地、灵活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调整,然后对行为的最终结果进行价值评价,以便及时地修正价值观系统(或情感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
5
、意志自觉性功能:人的行为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是一种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关系,情感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意志是人对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人的意志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坚定的信仰追求、鲜明的原则立场和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其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约束力的稳定性。人一旦具有了情感和意志(即针对自身行为活动的特殊情感),就可以使自己有了明确的行为目标、坚定的信仰追求、鲜明的原则立场和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
6
、积极创造性功能。统一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之所以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是因为信息的产生、积累、转化、处理、传播和运用基本上都是通过人类劳动来完成的,人类的所有创造都可以归结为对于价值的创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对于信息的创造。人具有了情感和意志,就可以在其引导下,不断地调整和改变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不断地改变价值目标,不断地修正行为方案,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并在以后的劳动实践中进行检验,从而达到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目的,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一般的智能机器人是不可能自行创造信息的,因而是不可能创造新的价值,它只能在其使用过程中,将研究和生产机器人的劳动者所凝聚的劳动价值逐渐转移到以后的生产过程之中。然而,机器人一旦赋予了真正意义的人类情感(包括意志),就可以自行创造信息,创造新的价值,就可以逐渐与(肉体类型的)人类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人类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社会交往性功能。社会交往就是人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灵活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由于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如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社会关系的一切矛盾都可归结为利益关系上的矛盾,利益关系的处理与调整是社会事务(社会管理或社会服务)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而这一点正是通过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对人的思维与行动进行引导和控制来实现的,因此赋予情感与意志是人或机器人能否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的关键。人一旦赋予了发达而完善的情感和意志,就可以应对自如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他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并使其社会活动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高度的主动性和强大的创造性,圆满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
总之,情感是人区别于机器人的根本所在,是存在于人与机器人之间最后一道鸿沟。创立统一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数理情感学,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赋予机器人以真正意义的人类情感,使其具有好恶选择性功能、沟通交流性功能、思维效率性功能、灵活自主性功能、意志自觉性功能、积极创造性功能和社会交往性功能,将会在根本上彻底消除人与机器人之间的逻辑差异,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