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存生活


                       生命生存生活
   当某种生物进化成人类的那一刻起,也可以说是人类诞生的时刻,“生命、生存、生活”就成了人类发展的主题曲。岁月流逝,一代新人换旧人,但谁也逃避不了这个主题。
生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基础,有了生命就要学会怎样生存下去,那么存在了就必须学会如何享受生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惠特曼说过:“我这样做一个人,已经够了。”人类的生命存在着,就已经够了。用这种观点去理解生命,那生命也太过简单化了,当然也就是唯一的答案了。但人的生命只是活着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总共才几十年,但人创造的价值是无限的,留下的财富也是无限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但是精神的财富却远远高于物质财富。古人创造物质财富和创造精神财富的比比皆是,但我说不出几个富翁,却对精神的领袖随口而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光溜溜的,没有什么差别,差别的只是重量。然而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剩下的又会是什么,剩下的不过只是一副饱经沧桑洗礼的躯体,到最后也会荣归于尘世了。剩下的一样,然而留下的却不同,有的人留下的除了那一堆粉末,什么也没有;有的人却灵魂不死,不管过去多久,不管江山换了几代人,他们却依旧被人们所熟知,依旧存在人们的脑海中,依旧是人们争相崇拜的对象。
我们都渴望成为那样的人,渴望灵魂不死,渴望我们的生命有价值。
生命诚可贵,谁又能不渴望生命呢!有了生命,才有了做其他事情的可能。古往今来,对生命的渴求从来没有停止过,“长生不老药”“修仙术”“升天堂”等等渴望延长生命的方法不断被人们幻想与追求,但这不过是人们的幻想而已,到头来只是一个梦境,迟早会有醒的一天。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又何必太在意呢,与其去幻想那些虚假的东西,不如珍惜眼前的时光,热爱宝贵的生命。
曾经读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小说中讲到:患肺炎的穷学生琼西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贝尔曼,一个伟大的画家,在听完苏讲述完同学琼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一病不起。琼西也一直等着,一直坚持着,但最后一片树叶就是不下落,她认为自己是坏女孩,是天意让那片最后的藤叶留在那里,她自己想死是有罪过的。她有了生的希望,于是她就活了下来。生命的价值在他们身上完美的体现。
没有人可以不去理会生命,也没有人能不去讴歌生命。也许只有当我们面对死亡时,才会觉得生命如此的珍贵,才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与其在那时懊悔,不如现在做一个虔诚的生命祈祷者,用心去唱生命的赞歌。
生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在我们讨论生存这一主题之前,不妨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本来就是生存,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谁也不能真正的回答出来,谁也不能准确的说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当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在讨论这一话题时,都会提及这一问题,但真正解答的却没有几个。记得舍友曾经问过我这一问题,我思考良久也没能思考出,于是便开玩笑的答道:“人活着就是为了死”。当然你也可以用“神探亨特”的美国式幽默来回答:上帝安排的。
其实我觉得存在即有道理,又何必去钻牛角呢?既然思考不出人为什么活着,那就换个话题,思考人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生存下去。
世界上到处充满着竞争,当然没有了竞争,生存就会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色彩,没有竞争的生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生存。有了竞争,便会催促人们思考如何生存,思考如何生活下去,从此便有了生存的动力,不断推动人类的进步。
动物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虎和鹿的较量。每个人都知道,老虎是鹿的天敌,老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跑的更快,这样就能捕到更多的食物;鹿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如何跑得更快,这样就能获得更多得生存机会。老虎妈妈对小老虎说,孩子,你要一直努力跑,如果你跑不过最慢的鹿,那你只有被饿死;鹿妈妈同样对小鹿说,孩子,你要一直努力跑,如果你跑不过最快的老虎,那你就只有被吃了的可能。
人类虽然和动物不一样,但人类的生存却也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每天都面临着生存的考验,无论何时何地,生存的竞争都在上演。因为人类有会思考的大脑,所以必须学会去思考生存;如果不去思考,还不如做一头猪,生下来便是为了让人吃掉,它也不用去思考,它只要吃好睡好,然后等着被杀掉就行了。
我们是人,我们就要学会生存,学会在强林之中生活下去。
学会生存,首先要学会坚强,懦夫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我们的生存受着周围环境的制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环境的主人,让我们去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像一头牛一样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学会生存,要做到勇敢的超越。不超越就意味着落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人类不学会超越,也许有可能像猴子一样,被关在动物园,让另一种生物观赏呢,没有了自由,没有了生存的权利。
学会生存,还要做到有所追求。“植物式”的生存并不是人类所该有的生存方式。人类真正的生存方式是奉献。柏拉图认为,只有种族才是真正的存在,个体只是不断的生灭。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才学会了把握自己,学会了真正的生存意义。
生活是一个不断享受和改变的过程。
生活是美好的,并不是某一阶级或某一种族所特有的。不管你所拥有的金钱多少,也不管你所拥有的地位高低,你都有权利去享受生活,这是谁也无法剥夺的。
生活的美就像太阳播撒在地球的第一缕微光,我们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畅快的沐浴其中,尽情的享受它带来的美。
生活本身是美好的,只是人类妄加曲解,根据自己的感受肆意的践踏着、污辱着、咒骂着。当人类的爱情、家庭、事业一团糟,整天死气沉沉,笼罩在暮气与忧伤当中时,他们便会不顾绅士的破口大骂,生活的醇美是他们永远品尝不到的;反之,则会赞美与讴歌生活,欣喜的、如饥似渴的品尝着生活的佳酿。
万物皆美,只是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欣赏。同样的鸟儿鸣唱,同样的蝴蝶飞舞,同样的鱼儿戏水,不同的眼光体会到的、感悟到的不同,所以把眼睛擦亮,把心灵擦亮,眼睛亮了,心灵美了,则万物皆美了。
让我们把嫉妒、沮丧、懒散和软弱等等不愉快的情绪全部抛到东非大裂谷去,抛到死海去,抛到珠穆朗玛峰去,从而让自己变成轻盈的舞者,尽情的享受生活。
生活不断地改变,这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当我们还在叹服前人穿长袍,把自己裹得紧紧的时,今天的“坦胸露乳”却成了一种时尚;当我们还在感慨吃糠咽菜时,今天的讲排场,比阔气,挥霍风气却在迅速弥漫;当我们还沉浸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钢筋水泥却不断地阻挡着我们的视线;当我们还怀念我们上学时的宝贝自行车时,汽车却在一代一代的革新,不断冲击着市场;当我们还在回忆无声电影的出现时,今天的电影业却以一种不可预想的方式飞速发展,路易斯·雅各布斯写道:“人们一面嘲笑道德观,嘲笑电影上男女主角老式的‘善心’,一面开始注重物质上的享受。”
生活的享受无非分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享受开始盛行,不断冲击着人们,但又将精神享受置于何地呢?人们宁可花几百元买一张电影票去看,也不愿花几十元买一本书来读;宁可花费时间和金钱去歌厅或舞厅“潇洒的走一遭”,也不愿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
只有精神的健康者,才能真正的认清自己,才会在物质洪流中把握自己,不至于迷失了方向,也只有他们,才能在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生活,就应该做生活的强者,要么活的轰轰烈烈,要么活的平平淡淡,无论怎样的生活,都能显示出一个真是来。
生命,生存,生活,永远也无法将它们分割,谁也无法只取其一,而抛弃其他两者,它们相互渗透,彼此相连。可以将他们一个一个的讨论,但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将它们分开。
我们要热爱生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做一个精神健康的人,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体会生活、赞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