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市召开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大会后,市委、市政府正式确立了工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思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被确立为我市五大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两会期间,如何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一大热点。本课题在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我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的基础上,阐述战略性新产业的概念,探讨培育和推进我市新兴战略性产业之道。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域
1、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况:
2、芜湖市确定的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概况。阐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五大产业产业范畴的边缘性、产业结构的层次性、产业布局的渐进性、对科学技术的依存性、技术的综合性、产业的国际性、经济性等特征,分析相关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芜湖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意义:
1、芜湖市“十二五”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芜湖立足“弯道超车”、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既对芜湖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芜湖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芜湖市确定的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的科学含量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将充分发挥现有和潜在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也有利于芜湖经济兼顾一、二、三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在最有基础、最优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
2、提升芜湖在“国家战略层面”区域性发展中地位的需要。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芜湖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之一,应有足以与国家级战略层面核心地位相匹配的的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先是地方政府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敲门砖”。国家“十二五”规划调研已经启动,此前,各地均希望借产业振兴规划的东风,将自己的传统产业项目纳入国家战略。但对产能过剩的调整让这一前景变得不再确切。而新兴战略性产业却不用为此担心,其成为“十二五”的亮点应当无疑。培育芜湖新兴战略性产业,有利于构建芜湖承接产业带核心城市,提升芜湖在“国家级战略层面”地位。
3、培育芜湖面向未来的新的支柱产业的需要。金融危机虽正在改变区域产业格局,但后发地区要想在传统产业上赶上先发地区,还是有一定难度。而新兴战略性产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虽然它们现在可能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太大作用,可一旦上升为支柱产业,则有望奠定二三十年后的发展基础。
4、芜湖市“十二五”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的需要。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为应对这场危机,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这预示着全球科技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重大发现和发明将改变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城市,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在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伏、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领域,推广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引领结构调整,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将大幅度提高芜湖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
5、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芜湖优良的产业集群的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相关的产业体系和企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充当龙头角色,它能够吸引大量的相关产业和企业向自己靠扰,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一是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二是可以共同利用辅助企业,扩大零部件在本地的配套比例,缩短原材料的采购半径,节约运输成本;三是可以使企业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增进了解,互通情报,节约信息交流成本;四是可以增加芜湖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五是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扩散。
6、扩大劳动就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需要。
7、争取国家政策机遇的需要。2008年,中央为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安排了3700亿资金。今后,这个数字还将继续增加。培育芜湖新兴战略性产业,可以用活用足此项政策。
三、芜湖市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现状: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具体情况。
我市新兴战略性新兴发展的特点。(1).“科教兴海”战略的实施,为新兴产业发展储备了技术。(2)构筑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3)、实施“双轮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优越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4)五大战略性产业规模膨胀缓慢;(5)芜湖市产业结构虽有变化,但在产业升级序列上仍为低级阶段。(6)新兴产业技术构成较落后,竞争能力弱。(7)、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中,缺乏导向未来的主导产业,影响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效应。
三、芜湖市培育和推进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对策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观念审视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处理好市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做好与国家有关规划的衔接,强化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配合,精心组织,齐心协力。
第二,科学确定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战略方向。从实际需要和现实条件出发;重点放在应用层次;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生长;产业政策引导,自身增理发展。
第三,做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产品形成优势
第四,建立健全资本市场,完善投入机制,加速扩张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规模。
第五,合理配置资源,加快产业调整,增强新兴战略性产业竞争优势。
第六,强化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人才高地构建和科研攻关,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主导产业提供智力保证。要发挥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壮大产业集群。要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品牌发展之路,提高综合竞争力。科技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城南高教园区要结合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业科学发展。要着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芜湖大学”,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第七,依托三山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发挥龙头作用。努力建立科研、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的一条龙机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阵地。在发挥三山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龙头作用的同时,鼓励产业园区的多样化发展,大学园区、产学研基地、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工业园等都可以发展。
第八,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国际经济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