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文集片断及点评
说在前面
片断,用在某个角度可以认为是“断章取义”;断章取义在反向角度可以是褒的,而非我们通常认为是贬的。这里褒在“取义”;也就是说能从作品中的断章来取其义。这然道不好吗?只有那些不知道是几流的作家,才没有章可以断,更无从取其义了。
好了,不再废话,上面仅仅是提出对经典文字、词组、符合的理解有时可以反向一下,这样对我们看待事物会有更多的角度和参照。
下摘(红色)是《人生智慧》篇--------(人格,或人是什么)的断章,至于取义,由读者自己取吧,如果对点评有感不快,可以买一本看看,网上购买可能只要30元以下。
人格,由它所造成的一切,乃是我们幸福的福祉唯一直接的源泉。(p13点评,很重要,我们可能有的人要反驳“唯一”的两个字;作者可能指在精神层次上)
因为运气会不断变化,而品格则不会。所以,出自内心的福事-------高尚的品性、杰出的才智、优雅的气质、开朗的心境和完美健全的体格,一句话,偶于健康身体内的健全精神,乃是幸福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P14(点评:品格不同于性格,是更为抽象的一种不可变的内在,接近于本我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就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真正的本质,有机体的各个部分都有着持续不断的运动。(p15点评,把生命与物理的基础连接起来,可以认为这话的内涵是:运动的组织是生命)
因为一个人所自身固有的东西愈丰富,他便愈少求人,的确,别人也很难再给他什么。智力超群的人何以自甘寂寞,其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单是从量上相加便可以使人聪明的话,那么生活在这个伟大的世界上也许是值得的;但不幸的是,成千上万的愚人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一个人聪明起来。。。。。。通常,我们可以发现,只有智力程度及其低下粗鄙的人才喜欢相互交往,。。。。。(p20-21点评:很郁闷,我没有自甘寂寞,所以还是一个愚人,但我很喜欢做一个愚人,而且对照一下,我也仍然属于低下粗鄙的人)
同样,最幸福的人仍是自身拥有丰富精神财富的人,对外在的生活条件需求极少或无需求的人,因为对舶来品的价格昂贵,对进口的需求具有依赖性,它会导致危机。。。。。。。。。。。。
人们不应当从别人那里期待过多,或对一般说来的外部世界要求过多,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并不多,每个人最终都得各自为政,重要的是个自为政的是谁。。。。。。。即人们从自身发现其快乐的源泉愈多,------他便愈幸福。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到这样一条伟大的真理,“知足者常乐”。。。。。。因为幸福的所有别的源泉,在其本性上都是不可靠的,不确定的,转瞬即逝和偶然巧合的。(p23点评;是不是有悲观主义的倾向来了?是不是过于单向思维?读者自己判断,但有一条还是必须认同的,在贯穿一生中,早日学会自足和知足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并不多,”为什么要索取别人那么多?想一想我们给予他人多吗?)
要依仗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因为只有这种内在的东西才会长久的伴随着他。。。。。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自由地发挥他的最高能力。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