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凭啥说凤姐是所有妇女的典范


  

周立波凭啥说凤姐是所有妇女的典范
文/徐曙光 格林豪泰酒店、519.com葡萄酒直销网络董事长



  这几天在海南考察,这边的空气真的很棒,比起下面我说的这种被娱乐弄得乌烟瘴气的互联网清新多了。据报道,5月28日,周立波做客复旦大学,有学生问他对凤姐的看法,周立波做出了如下评价:“首先我欣赏凤姐的执著,其次我接受凤姐的自信,如果能把综合评价和个体剥离,我觉得凤姐应该是所有妇女的典范,但是如果在载体和信念有重大冲突时,就变成了怪胎。”

  周先生不仅是一个有名气的艺人,也是一个爱憎分明之人。他起先坦诚地表示,自己悦纳凤姐的执着和自信,又思辨地从本质上对凤姐进行了批判和褒扬。当个人的信念跟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载体“撞车”时,凤姐被他定性为“另类”;当抛开各种评价、标准及比较,允许个体孤单地存世时,凤姐又被抬举为“妇女的典范”。不可否认,凤姐身上那种闷着头走自己的路,大话连篇,没有丝毫自知之明,漠视社会舆论的“境界”令人感觉不可思议。当然,也有人觉得这算是优点,只要能出名,“怪胎”又无妨,本人实在难以苟同。凤姐被污名化跟个体的社会属性(包括文化、观念、信仰等)密切相关,但即使凤姐能够生活在一个只属于她自己的“社会”里,就能称得上是女性典范了?天天谈一些不切实际理想的自恋女人怎么就能成为典范?她自信地向全世界公布自己异想天开的择偶标准,时不时又发出似乎不经过大脑的言论,个性鲜明中带着十二分的天真与幼稚。虽然像一种黑色幽默,吸引了众人的关注,但典范绝不会充当网络宣传的傀儡,更不会满口胡言!

  我一点都不觉得凤姐够资格当典范,比较合适她的角色定位是小丑,一个被谋利者用来炒作的哗众取宠的丑角。

  巾帼不让须眉,古往今来,有许多女中豪杰名垂千古,令世人虔诚敬仰。论英勇有花木兰、论智谋有武则天、论忠诚有刘胡兰、论正义有王瑛……这些真正的妇女典范们基本上都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具有优秀的人格特质;二是具有坚定的信仰和务实的处世原则;三是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某种能力。

  再看看凤姐,她具备女中精英的特征吗?凭借着近乎无耻的征婚要求蹿红于网络,貌似找个极品好男人成了她一生中最大追求。关键是,自身条件优越也就罢了,要长相没长相,要才能没才能,竟然还敢厚脸皮抱着投机心态出来胡诌八扯。连翟凌、闫凤娇之流的“色情牌”美女们都不曾提出这样的标准吧,要我把这样的人归入优秀女性一类实在是做不到,更何况是典范?即便,她真能如愿以偿找到一个海归或名校高材生当老公,那又如何?除非她放弃这种低俗的炒作风格。

  如果凤姐的愿望能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工作来实现的话,那我定然会讥嘲自己的愚昧并五体投地般佩服。可凤姐欲嫁极品好男人的成功率很小,估计比考务员或是买彩票成功的几率还要小。奉劝她一句,还是死了那条心吧,等哪天没有网友关注、失去被娱乐被“利用”的价值了,回家好好学学历史上的妇女典范是怎样的吧。

  最后,我还想从“凤姐事件”备受关注的深层原因简单谈一下。有人说,“凤姐事件”是一面照妖镜,它“浓缩了这个时代全部的怪诞经验”。没错,当网友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荒诞的事件之上,各类娱乐新闻高居点击排行榜首时,最令人担忧的是网络舆论环境的恶化及网络功能的异化。我比较赞同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先生的看法,这种炒作很落后。同时,我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表示担心,在这种低级趣味的娱乐占上风的情况下,网民如何受益?互联网谈何进步谈何发展?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一边是一个愿意沦落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戏谑的对象,另一边是一个大众都拿她来取笑的社会,社会道德底线在经受着挑战,恐怕只能是一种悲哀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国门打得越来越开,西方各种新事物、新思潮大量涌入,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没落的东西,大量什么姐什么哥的出现,更多的是受西方没落的东西的影响和侵蚀。其实,网络,我更觉得应该是商务、政务和知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是娱乐平台。娱乐功能太过的网络势必很削弱其他功能。并且,炒作者拉出个“凤姐”之类的人物来吸人眼球的做法很“四不像”,既不是纯娱乐,也不是正常的网上商务活动,充其量是一部投机取巧的赚钱机器。可见,网络炒作并非善类的,不该一味放任自流,不可再任其处于无人管制的“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