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新医改主场 各处试点均面临不同困境


《望》文章:新医改主战场

时隔仅仅10天,526,抗癌药恩丹西酮即以20倍的利润率刷新了暴利药的纪录。

521《人民日报》报道称,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3902亿元,比2008年增长38.1%

两相对照,公众困惑顿生:在新医改实施已满一年,并为此支付巨大的成本后,药价虚高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进而,政府承诺的8500亿元的福利支票会不会同样倏然不觉,难以切实改善就医负担?

让我们回眸新医改一年来的进展。据《人民日报》报道,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2亿,医保保大病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从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看,基本药物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平均在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中央财政已投入158亿元用于实施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显然,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既定方针,新医改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然而,作为矛盾焦点的公立 医院 ,其改革试点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或许是社会难以体验沉疴顿去之轻松的原因。

我们知道,公立 医院 改革是新医改的主战场,改革的效果最终需要通过公立 医院 这个终端来体现。换言之,只有公立 医院 改革取得突破——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加强、医疗费用更为合理、服务态度显著改进,公众才能真实享受改革的成果。

这也是新医改的主导者们攻坚的方向。本刊记者注意到,在北京近日开班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研讨班上,公立 医院 改革始终是一个核心话题。

为清晰勾勒新医改一年来的图谱,从公立 医院 改革试点的镇江、芜湖,到颇具全局和窗口意味的北京,本刊记者深入改革一线,结果发现,各地面临不同的困境——

镇江用集团化求解完善公立 医院 法人治理结构、疗治公立 医院管办合一的体制痼疾,该如何避免法人化演变成公司化?毕竟,国有企业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而公立 医院 以保证公益性、提高健康绩效为宗旨,二者只可借鉴不能照搬。

芜湖用颇为大方的财政投入补偿公立 医院 ,助其戒除医药不分的毒瘾,然而,财政兜底体量庞大的公立大 医院 并不现实,公益效率的尺度该如何平衡?

北京首倡准公益 医院,意图推动各路大 医院 进行小步伐地改革,但如何把握好公益利益的度仍存争议,特别是其能否率先突破多元化办医的僵局,成为开门办医的典范,也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2005年出现医改基本不成功的言论,近5年来,公众对医改的讨论热情始终。面对改革中不时暴露的难题,我们期待改革的决策者、主导者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文/张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