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古城墙探讨荆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定位


日志原文:2009年6月7日http://xuxinqiao.blog.sohu.com/136641467.html
 

    那天随团考察杭州动漫产业,利用午休时刻我溜出宾馆逛逛,更新三十年的西湖印象,出租车司机问我哪儿人。
    “湖北”我说。
    “哦,荆州啊,比西湖好吧?”他又问。
    “一样好啊,都是省会城市嘛。”就着他的湖北印象,我戏说。
    回到家里,我琢磨,怎样定位荆州旅游发展,才能比肩杭州,甚至高出一等呢?
    被国务院列为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12大历史古都之一的荆州,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楚国定都长达411年,关公镇守达10年,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这是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国延续时间最长保存相当完好的周长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又怎能不叫人梦想再把它延续!
    然而,残酷的现实面前,荆州,一圈古城墙,圈满了现代建筑。“控制新建筑——迁出老建筑——恢复古建筑”的“三步走”发展构想,猴年马月,不太现实。
    在古城墙周围做足大护城河的文章呢?截污净化,源头活水,杨柳岸,舟楫穿,也不过是城市公园,周末小儿的荡漾,哪得远道而来的游客消费偏好。真可谓食之鸡肋,弃之可惜呀。
    更有文物遍地,随处动土就犯忌讳的荆州,一锹挖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王之墓熊家冢,出土精美玉器1000多件,预计整个楚墓共有80辆车,300多匹马。但国家文物局尚未批复主冢的抢救性发掘。
    荆州的未来之行,不得不另辟蹊径。
    一条路径——发展洪湖和长江故道天鹅洲湿地生态景区。
    还有一条路径——将人工古城与人工运河结合起来,发展“荆楚大运河”百里画廊,荆州、荆门和潜江市三市联合,徐徐展开历史画卷:沿线规划再筑章华台之类的楚国楼台、再造天沔花鼓戏台、再建江汉水乡古镇、再置特色生态景观、集中展现楚天民风民俗,博物馆、群艺馆,农家乐、渔家乐,大宾馆、小酒店,当然包括地地道道您最爱享用的沔阳三蒸——蒸鱼、蒸肉、蒸菜。对于大运河上面的30多座桥梁,如果在扶手栏杆加上一点全世界名桥比如赵州桥的元素表达,那么既不增加什么造价,又可起到桥梁博物馆的作用,无疑也是锦上添花。
    我说的荆楚大运河,就是引江济汉工程。进水口位于荆州区李埠镇龙洲垸,引水干渠穿过荆江大堤、太湖港总渠及庙湖、海子湖,在潜江市高石碑流入汉江,全长67公里。干渠设计流量为每秒350立方米,渠底宽60米,除调水功能外,还可以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届时引江济汉工程还将成为长江与汉江间的一条便捷水运通道。总投资70多亿元。我之所以把它命名为“荆楚大运河”,一是它确实是人工将要开凿的河流,二是它也承担水运的任务,三是它主要途经昔日的荆楚大地、今天的荆州、荆门和潜江市,四是傍名人,仿照“京杭大运河”命名。
    由此而来,生态方面,有千湖之省的名湖洪湖、万里长江之中的名段石首、百里画廊的荆楚大运河,也来个湖北省大的“两圈一带”中的小“两圈一带”;文化方面,自然是古今交融,交相辉映,辉煌日月。
    这才是既独具特色、又博揽人心的荆州生态文化旅游,点线面一串,由此必可观,到此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