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农民好快活


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


在北美做个快乐的农民

 

                                       文/陈思进


  许多新移民来到北美,由于在原居地大多从事专业工作,像医生律师会计师,来了以后必须考出当地的执照才能开业,连电工木工水管工也必须考执照。当有些人为了孩子才移民,实在不愿再回学校啃书本,这时,不妨尝试一下新的领域——务农,试着做个加拿大的农场主,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朋友老刘,原来是上海纺织大学的高才生,在上海一家大棉纺织厂干了近十年,出国前已经是副总工程师了。12年前刚到多伦多时,找了大半年都找不到专业工作,眼看坐吃山空了,他急得每天给我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让他打开思路,不要太执著于一定找到原来的专业工作。一天,老刘在报上看到一则就业讲座消息:“如何做个农场主,免费参加”。他的心一动,去听听吧,看看能否成为“刘文彩”。在这个讲座里,他了解了农场的情况,无奈之下走出第一步,选择了做菜农。时间一久,倒也喜欢上了做个农民,生意越来越大。

  我刚到美国就听说,北美的农民是世袭的,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做的。因为农民的土地代代相传,而地主又不会轻易出卖土地。那么多伦多的土地是怎么更弦易张,中国新移民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加拿大的地主呢?

  这里有一份2007年的统计资料,对多伦多近10年农场流失的情况进行了一项统计,从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年轻人选择离开了农场,不愿承袭家传的土地继续经营,所以,农场经营者由1996年的96,940,减少到2006年的82,410;农场35岁以下年龄的人越来越少,而55岁以上的老人却越来越多。这就给新移民带来新的创业机会,我的朋友老刘便是其中之一。

  开始时,老刘从当地的大地主安德鲁家族租了10公顷土地,那时每公顷土地1万加币,而租地是每公顷700左右一年。老刘当时手头只剩四、五千了,连租地的钱都不够,更别说其它开销了。而在北美,朋友间又不兴借钱,幸好加拿大政府对新移民真不错,自己创业的,让银行提供小额低息贷款,于是他的小农场很顺利地开张了。

  这儿的土地黑油油的真肥沃,老刘全用来种蔬菜。多伦多广东人特别多,所以他种植广东芥兰,油菜,豆苗,芜茜等。而当地的加拿大人则大片大片种植西红柿,黄瓜,芥兰花菜。据老刘说,西人们种植西红柿和芥兰花菜很有一套,华人竞争不过西人。

  不久,老刘就干上了手,开始赚钱了,觉得还真不错,便决定大干。他把手头的十公顷地买了下来,又问安德鲁租了40公顷地。从第二年开始,他每年向安德鲁买个五到十公顷,前后一共向安德鲁买了50公顷土地。老刘每次见到我都笑着说:“我现在拥有的土地快赶上刘文彩了,呵呵。”

  他本来还想多买些,但6、7年前开始,因为土地价格每年都在涨,老安德鲁舍不得把祖辈留下的地统统卖掉。10多年前,在多伦多的郊外,1万块加币买1公顷地,现在已经涨到了2到3万加币了。要是政府批准能卖给住宅开发商的话,更涨到5万块加币1公顷了。

  经验农场的投资可大可小,像老刘由于开始没那么多资金,机械设备基本上买二手货。诸如拖拉机,抽湿机,冷库,温室育苗圃,育苗机,水泵,落种机等。一辆新拖拉机需要25万加币,但二手货就只需9万左右。实在没钱买,可以花钱向邻家租,月租花多少就全看交情了。

  除了固定资产投入,最贵的就是人工。不过好在美国边上有个墨西哥,无论是当地的西人还是华人,都喜欢雇用墨西哥人。墨西哥阿米哥(西班牙语“朋友”,大家对墨西哥人的昵称,就像我们称“哥儿们”一样)人工便宜不说,只要给他们吃饱吃好,放到田里收割起菜来,手脚灵活干劲十足。只是一旦想家,拍拍屁股就走,不过,过几天便又在田埂间出现,八成是钱花光,又回来挣了。

  现在每到收割季节,老刘起码雇用10个墨西哥人。种菜都在夏季,一般4月初开始在温室培育菜苗,等下过最后一场秋雨,农场便关闭进入冬眠,长达五个月。一年里阿米哥只做五个月,一般不需消费,农场专门请一个厨子做饭,一日三餐天天变花样。老刘管吃不说,还要管他们住。

  说起住所,加拿大政府有明确规定和标准,每年开工前,政府会派人前来检查,符合指标才给开工令。因为农地附近属于沼泽地,政府担心万一下大雨有积水,将危及工人们的安全。工人住的是Trailer(像影星们住的活动房屋),一个房间规定做多住六个人,分上下铺,一律席梦思床;还要为他们买五个月的各种保险,包括人寿保险,以防发生意外;违反规定便罚款,情节严重甚至被吊销经营执照。

  做农场全靠天吃饭。运气好的时候,隔几天天上飘洒点细雨,老刘就不用启动自动喷水器。加拿大水费很便宜,但启动喷水器用的是油,100多公顷菜地,一个月光油费就省下2千块。再说现在油价逐月逐日上涨,而菜价却不能涨太多。恰巧今夏多伦多雨水特别丰沛,天上时不时落下一轮细雨,老刘笑得嘴都合不拢。

  今年加拿大风调雨顺的,看来又是一个好年成,估计能赚个十五、六万加币。到冬天,老刘一准儿又可以冬眠四、五个月,回上海“腐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