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过会,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据说是今天下午出文件),但方案中的部分细节已被透露。一时间网上关于三网融合的话题讨论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话题。
笔者最近也在博客里发表了几篇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在新浪围脖参与一些讨论(新浪围脖里的“三网融合”话题: http://t.sina.com.cn/k/%25E4%25B8%2589%25E7%25BD%2591%25E8%259E%258D%25E5%2590%2588 )。从回复的评论留言及一些热贴热文的内容来看,骂广电的居多。虽然貌似不少人也在喊着“广电全胜”(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胜利),但似乎都是咬牙切齿的在喊。当然还有一部分网友是连工信加广电一起骂的。
回顾近些年,广电似乎一直在网友的眼里就没有什么好的口碑,不管广电了做了什么,似乎都是骂声一片。广电为什么在互联网舆论中总是处于劣势呢?广电到底怎么招惹网友了?
昨晚跟几个朋友聊天,总结出几点:
1. 改革开放30年了,国民对服务及维权的意识已经明显增强。而相比较电信,广电的作风还是比较官僚。
在一个城市里广电和电信的用户量现在应该基本相当,但是电信有多少营业网点,广电有多少营业网点?电信的缴费几乎“无卡不能缴”了,而很多地方广电网络公司还在要求用户必须到指定的银行开户。即使是在行业内服务做的算是不错的北京歌华有线,也不能给北京的民众平等享受服务的待遇,有的小区已经可以高清互动了,有的小区就不行,非指定小区的用户想花钱都买不着服务。
不仅是广电网络公司,电视台也没少被指责。“在广告里插电视剧”、“做人不能太CCTV”,以及电视购物的“候总”……
网友对广电的一些管理方式更是常用“封杀”一词来形容其方式的简单粗暴。
2. 与互联网的内容尺度相比,广电的限制太严格。
同样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活,为什么上网能看的在电视节目上就不让看呢?相对于老百姓,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三网融不融合,没有新的内容、新的应用、新的服务融合了又怎样?而现在,已经习惯了上网找内容的网民们反倒是担心三网融合之后,广电按照电视的管理尺度来管理互联网,不仅没有新的获得反而将会失去很多。
内容是绝对不能没有管理的,但是对内容的管理也确实不能一管就死。失去了互联网精神的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吗?
按照目前的“互联网电视”管理模式,其实这个电视已经图有虚名了,它更像是一个基于虚拟专网的IPTV。
3. 人多嗓门大,电信背景的网民数远大于广电。
屁股决定脑袋,作为电信背景的同志在三网融合等利益相关的话题上有些偏向性也在所难免,但由于电信行业从业人数本身就是广电行业也大好几倍,并且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电信背景的网民比广电的要大很多倍,因此在网上的嗓门也就大很多倍了。
另外,电信行业的知名垂直门户网站有好几十家,而广电业能数的出来的也不过几家。
广电的声音微弱因此在所难免。
再说回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管理权及互联网接入、IPTV等业务在今年2月9日新华社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就推进三网融合答问》中的第三问就明确了的,现在还有啥可热议的?
原文:问:三网融合中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有什么具体内容?答: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国内IP电话业务。IPTV、手机电视的集成播控业务由广电部门负责,宣传部门指导。
全文:http://www.gov.cn/jrzg/2010-02/09/content_1531908.htm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