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出图,洛出书


河出图,洛出书

作者:郭顺红

    黑白点的河图、洛书是宋代学者将其纳入易学中的,《系辞》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说法,这个“河出图、洛出书”是否就是黑白点的“河图、洛书”?我持怀疑态度。有人认为“河图”就是太极图,洛书就是八卦,还有人认为河图就是《八卦》图,洛书就是《洪范》文。我则认为河图就是特定的易图,洛书就是对易图义理的阐释,当然,这个特定易图和解释都应该是对时代有巨大影响力的,否则就不可能说“圣人则之”。如孔子《易传》对后世影响巨大,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对宋代及其以后影响深远。

    《系辞》中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是说包牺氏(伏羲氏)根据天道运行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原理,结合人们自身的生活生产的实践,归类总结出了八个卦符系统,用之于解说各种自然现象,顺应自然,创造更加益于人们生活的环境。由此看来,八卦的产生来自于对自然界、社会的观察与总结。

     数字,特别是带有一定结构的十进制数字排列,是人类进入一定文明期以后的产物。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殷商时期出现过数字排列的卦符(主要是六十四卦),说明数字与卦符确有密切联系。应该是先有阴阳的观念后才会有阴阳的符号(爻),阴阳三画叠加而有八卦,八卦组合相重而有六十四卦,附上卦辞才有了《易经》。数字卦可能与筮法有关,而与八卦来源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也不能说明八卦就是由黑白点的“河图”、“洛书”数字排列而产生的。数字产生的年代很久远,但是黑白点的“河图”、“洛书”诞生于什么年代,还值得考证的。

    没有证据表明黑白点的“河图”、“洛书”就是易经的“渊源”。可能“河图”、“洛书”中蕴含的数理逻辑与易的阴阳、五行逻辑能够相通,其中黑白点代表阴阳,黑白点的排列呈一定的数理平衡结构,并能由此引出一系列数学构造与数理关系,形成了专以黑白点的河图、洛书结合阴阳、五行、八卦来演绎数术的易学分支,如以清·江永的《河洛精蕴》等为代表。

    孔子在中国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然而,以孔子之才德尚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见《论语·子罕》篇第九·九)毕竟孔子之时群雄争霸,天下大乱,孔夫子无力回天,其所崇尚的太平盛世理想难以实现,故有民间传说中的“孔子获麟绝笔”之说。

    易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以图像(即易图、卦象)解说(即文字解释)方式传播文化与教化的思想体系,如果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那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将步入盛世,文化繁荣昌盛,中华文明道统延续。所以,我认为“河出图,洛出书”的真正意义是指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