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为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反映出旧的知识模式的弊端--根据常规型知识的特点将人事管理集权化、统一化、等级化。集权化容易使权利拥有者自己的个体知识存量作为知识管理的标准,导致权利拥有者的权利自私和知识自负;统一化容易使常规型知识在行政等级的管理系统中成为主流,而超常型知识则被边缘化;等级化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强调管理的规范和稳定,对超常的知识有一种天生的厌恶和抑制。从被管理者的行为方式看,为了在等级体制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体制内个人不得已把自己的知识存量和增量调整为符合常规型知识的预设框架,那些不在领导视线之内的超常型知识,尤其是超常型默示知识就可能被压抑和消减,自生自灭。即便是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并容忍超常型默示知识,也由于其层层叠叠的等级决策结构,而使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认可过程变得滞后和僵化。对新创意、新理论、新技术求全责备,束缚了年轻人的创造性。超常型默示知识内在地存在于年轻人身上,其表现的方式是非规范和非常规的,与行政等级的自上而下的谋求的常规化管理相悖。所以以常规型知识为主导的行政等级管理不符合创新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新的知识认知模式指导下改革:由于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隐形知识,所以,让所有年轻人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放开手脚想事做事,管理者诱导他们自我发现,鼓励草根创新;对年轻人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把年轻人的失败后再创业看成是年轻人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认识和评价过程,建立失败后的继续创业的扶持机制;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是动态竞争的,但又是脆弱稚嫩的,需要管理者维护一个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维系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局面,通过能力本位的竞争,让拥有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年轻人不需要关系、背景就能脱颖而出,在全社会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把激励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作为人事工作的核心,需要将行政人事制度转型为知识人事制度。知识人事制度的重要特点是超常型明示知识与超常型默示知识之间的循环关系的建立。激励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不是政府运用行政力量事无巨细地去操作,也不是政府设计一个工程去分配资源。而是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具有的超常型明示知识对年轻人的指导和识别功能,让专家学者充当培育年轻人的主角。专家学者的超常型明示知识对于处在萌芽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有鉴别、发现、培育、引导、扶持、保障的巨大功能。让专家学者成为年轻人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发现者、培养者、资源配置者是知识人事制度的运行特点。

专家学者是用自己的超常型明示知识引导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主体,也是将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上升为超常型明示知识的主体。年轻人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不能用语言和文字系统地表达,只有先在实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专家学者将实践中的超常型默示知识提炼成超常型明示知识,把超常型默示知识提升为超常型明示知识,带动拥有常规型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由此形成全国的创新局面。专家学者将超常型默示知识提炼为超常型明示知识,可以将原本不能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变成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超常型明示知识,为超常型知识的社会认可和社会传播奠定了基础。专家学者对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提炼揭示了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了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自我关系中的盲目性;专家学者对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提炼也揭示了人们面对未来探索中的问题,问题根源,激励人们产生面对未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动力。专家学者将超常型默示知识、超常型明示知识到常规型知识的流程打通。人事管理应将对年轻人超常型默示知识的激励与对知识分子的超常型明示知识的激励协调起来,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让超常型知识在体制内尽可能快地被应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