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带动投资资金“转向”


楼市新政带动投资资金“转向”

专业市场商铺热度升温

本报讯(记者 刘英潮)受楼市调控“国十条”的影响,住宅市场观望氛围日益浓厚。据专业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国内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出现“转向”趋势,流向商铺和写字楼市场。近期,本市的一些专业市场的商铺投资热度也出现了升温趋势。

 根据中原地产调查,4月国内房地产资金流向出现“转舵”迹象,主要去向是商业、写字楼市场。在各地住宅成交萎缩的状态下,商业地产走出了独立行情。近期在本市开盘的华北水暖城等商业地产项目都出现了热销局面。据本市一些大型银行信贷部门人士介绍,在对住宅严格执行二套房和三套房首付款和利率政策的同时,新发放的非住宅类商业地产按揭量有所增长。分析其原因是,本市部分地区由于住宅价格上涨过快,出现了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价格“倒挂”的现象,也就是前者价格低于后者,使得商业地产出现了“价格洼地”,被一些投资者看到了投资机会。此外,新政的“火力点”主要瞄准住宅市场,购买第二套住宅利率水平上浮10%,很多银行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款,而商业地产并没有区分“二套房”和“三套房”政策。由于许多人当前有通胀预期,而投资渠道相对狭窄,他们就把投资商业地产当做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

  据了解,今年本市有众多商业项目入市,同时本市有关部门加大了城市商贸重要组成部分的专业市场的培育,也为商地产地产市场带来了投资机会。一些房地产专业人士提示市民,投资商业地产也有一定的风险。挑选好的商业地产项目要重视市场基础、交通条件与专业运营这三大核心问题。其中,专业化较高的商铺投资收益来自于产业兴旺带来的经营收益,和物业本身的升值。此类商铺需要背靠产业发展,通过大规模的运营,降低成本。不过投资者需对此类商铺所需要的2-3年培育期要有充分的心理认识和准备。而目前的一些街边零散商铺面临着规模小,管理混乱、成本过高等种种问题,远远跟不上发展速度。市场迫切要求开发商在商业地产开发时对整个项目进行包装,塑造市场品质,找到一种合理的运营模式。投资者也要对商业地产项目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