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何须展览——澳门经济发展点评之五十八


    澳门有个巨型工程项目尚未动工,而有关该项目的展览馆却已经开标。无论如何,这都让人难以理解,似乎用“咄咄怪事”还不足以形容!不消说,这个巨型工程项目是轻轨,展览馆自然名之为“轻轨”。
主持其事的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称,兴建展览馆是希望逐步深化市民使用绿色轨道交通系统的观念,并进一步认识澳门轻轨系统的节能、环保和无障碍优点。按照招标规定,展览馆的最长施工期为450天。也就是说,今年第三季完成判给并开工的话,后年初可竣工启用,而预定2014年至2015年完工的轻轨届时“八字未完一撇”,莫非该馆是为了对市民进行“乘前教育”?可是,2006、2007和2009年,政府都举行过轻轨方案的大型咨询活动,参加者成千上万,据说收到良好效果。不知是负责官员已经忘记还是低估了“民智”?
5月下旬,有立法会议员书面质询,对兴建轻轨展览馆的必要性提出异议,认为有本末倒置之嫌,并提出在澳门科学馆举办轻轨展览,完全可配合轻轨的推广、教育和交流作用。对此,有关官员在6月1日开标时表示,展览馆是推广绿色轨道交通及促进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交流的综合性永久设施,有别于科学馆内现有的非永久展览。
谁都知道,展览馆是永久性建筑物,是供本地市民以及外来游客长远参观的场所。正因为展览馆具有永久性,其主题也应有永久性,而“轻轨”正是在这点上不够格。一是因为轻轨不是澳门发明的专利技术,既不拥有知识产权,也不具有地域特征,竞标入围的建造商为欧洲、北美和日本公司,澳门专门建馆展示不伦不类;二是因为轻轨也不同于“红酒”或“海事”这类主题,红酒有品种、酿造技艺及年代之异,已成为艺术品,海事则包涵着一段逝去的历史及与本地的关联,而轻轨一旦建成,不仅随处目睹,还可亲身体验“节能、环保和无障碍优点”,没必要再去看实物模型。故此,兴建轻轨展览馆,好似马路上跑着巴士还要建个巴士展览馆,纯属多此一举。
立法会议员质询时,还希望知道:相关工程预计投入多少公帑?其造价是否属于轻轨一期工程预算的一部分,是否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据官员开标时宣布:获接纳的32份标书,造价由5千3百多万至8千万澳门元不等。比起耗资巨大的轻轨主体工程,比起“钱淹脚目”的政府库房,这个数额不算多。但是,经济建设包括投资公共消费品,必须恪守一项原则:该花的钱再多也要花,不该花的钱再少也不能花。
轻轨的一期工程造价,3年前预计是42亿元,去年已改为75亿元,还没上马已增加六成,以后恐难避免超支。说实在,这个巨型工程项目最后不变成“大白象”,已是谢天谢地!至于为之配套且先其落成的展览馆,试问“观众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