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清末政改的特区 源:南方都市报 2010-06-13 作者:高芾
读史偶得
◎ 高芾 北京学者
庚子之后,西太后老佛爷也知道,不变法不行,不学洋人也不行。可是,拿北京来变法,反对声浪太大,也很冒险。“那么,让袁世凯在天津试试吧”。
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起家靠的就是天津。1895年,他以道员衔驻小站督练新军,引起了帝后两党的注意,这才有光绪帝召袁进京陛见,谭嗣同夜访逼袁站队,袁连夜驰回天津告密等一系列或真或假的事件。
无论袁世凯有没有促成六君子的断头,他因戊戌政变外放山东,并因大杀义和团备获赏识,总是事实。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这在1900年后的中国,是最最重要的职位。两江总督富庶有过之,湖广总督实业或胜之,两广总督独立程度更高一筹,但说到影响朝政,动摇国运,直隶总督甚至超过了皇帝皇太后。
因为,一、它是北京的试验场;二、洋人就在他身边。
1870年曾国藩在此任上,还觉得跟洋人打交道多么麻烦,如今袁世凯却不得不感谢租界提供了多么便利的学习机会。
新军取法德日,士兵实行标准配备,按月给军属寄发饷银,并在军营内对士兵实行浅近教育,北洋军队即此成型,三十年内无与抗手;
《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不得驻军,新式巡警得此机会大显身手。巡警局的总办是日后民国第一任总理赵秉钧,教习则由日本警视厅警官三浦喜传等担任。一方面,这支队伍是袁世凯将来遍布天下的密探网络之雏形,另一方面,这是中国城市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公共治安体系。
1905年,巡警制作为成功经验,全盘移植北京———几千名天津警察直接开入北京执法。这批巡警地位非常特殊,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崩逝,全中国都得守一百天的“国服”,你要是听过相声《八大改行》,准知道那有多严格,长个红鼻子,巡街的过来就是一鞭子!还有穿红袄的乡下妇女,被迫当街脱去外衣,回家上吊的新闻。连奥地利租界的巡捕,为了表示“尊重中国”,都摘下了帽顶的红缨。
只有遍布京津的巡警,“帽上袖口,红道宛然”,有那爱国子民,投书报馆质问其事,报馆转问巡警局:此事是否无暇之疏误?巡警局义正辞严地回答:不是来不及,巡警效法西制,礼仪亦以西方为准,“不为国丧易服”。大家也莫之奈何。
1906年,朝廷准许在“奉直两省”试行地方自治,袁世凯立即成立了天津自治局。自治局一面编印《立宪纲要》等书,派员到天津城乡各区宣讲自治要义,一面由州县派人来局学习,四个月毕业,再从中选拔人员到日本学习,也是四个月。1907年7月,天津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地方选举,选出了十名议员组成的天津县议事会。清末立宪运动就此从宣传鼓吹之阶段进入执行定制之阶段。
这一切让天津成为中国政治试验的特区。与之相应,中国最早的华资日报《大公报》亦出自天津,与《申报》并称南北两大报业重镇。袁世凯之于天津,正如张之洞之于武汉,都是一手将一座重镇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如果你身在辛亥那年,一边是激情迸发矢志革命、却毫无治国经验的孙文一党,一边是老谋深算、拥有天津政绩的袁世凯集团,你会倾向哪一边?你会不会像李大钊与梁启超一样,认为袁世凯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