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的长短


一、目前的博弈状态

 

  我们看一下,本轮调控的基本要点:


  1、切断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 IPO、借壳、发债、全部叫停;
 银行信贷紧缩


  2、绷紧开发商的资金链
 增值税的预征收
 项目预售资金的监管


  3、打击投机和带有投资性的买家
 二套与多套收紧的按揭政策
 异地购房限制
 物业税的试验


  4、加大保障房力度
 70%新土地供应
 地方责任制


  再看一下目前开发商的状况

 

 

  既有的模式:增长靠融资,利润靠涨价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中已经破产。那么为什么开发商还不主动降价回笼资金呢?问题出在主动降价,快速回笼到底有什么益处?


  回笼的资金,可以买便宜的土地和项目吗?也就是说降价可以带来增长吗?目前没有;


  如果08-09的故事重演,谁降价谁是傻瓜。


  回笼资金用于保命吗?时间还没到,而且开发商对新项目可以用减少开工量的方式,重新制定年度计划用于自保;无性命之忧无便宜可占,为什么要大幅降价?08年大幅降价,使得老业主们大闹的故事,目前不还心有余悸吗?不见其利,先遭其害的事,有谁愿意干呢?


  这就形成了目前的博弈状态。

 

二、时间的长度,决定调整的深度


  冯仑说过,时间是可以改变任何事情性质的关键要素。试想一下,假如08年的调控再维持哪怕半年,中国就不会再有“猪坚强”式的开发商了,万科中海就会成为大赢家。可惜的是在这场比谁先眨眼睛的博弈中,“猪坚强”胜了,政府做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于是“增长靠融资,利润靠涨价”的老模式又重新确立,而且大有过之矣。


  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本轮调控如果没有对前景的新共识,只是中央对民情和经济的权宜之举,不能不令人充满着各种变数的遐想。
  1、已经出台的政策,地方政府会不会落实到位?
  2、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改变,是不是利空已经出尽?
  3、政策即使不大转弯,是不是有变通的可能?
  4、房地产市场是不是已经软着陆了?
  ……


  其实,在没有愿景共识的情况下,“摸石头过河”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论持久战》之所以伟大,正因为毛主席把时间这个维度考虑在胜利的关键要素之内。


  展望未来一年至二年,如果各项政策确实落实到位的话,尤其是预售资金可以有效监管,那么,去年开工的新货即将在今年八月至十月推出,各地方政府新推土地用以清还负债,也将使目前的博弈均衡被打破,情况将会与现在完全不同了。


  如果保障性住房可以加快,在未来二年内批量推出(本人认为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就应该出现中国住宅与房地产发展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