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且以法定假日的面目出现,即使没有什么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屈原、离骚,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以及风俗。
就在全国人民沉浸在端午假期的祥和之中的时候,一个《韩国美女留学生教你吃粽子》帖子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使得曾经的中韩端午之争再起,引发网民口水大战,此事件又被称为“思密达粽子门”。
这个自称北京某大学韩国留学生裴正熙,先是摆出各种“不雅”造型举例说明北京人不懂如何吃粽子,然后又用韩国人特有的“重五节”来替换掉端午节,穿着韩服教中国人吃粽子时候要先注意礼仪,讲究卫生等等。这着实让中国人的民族尊严荡然无存。
在她看来,中国人习惯性地边吃粽子边喝啤酒;边吃粽子边打游戏聊天、边吃粽子边看报纸杂志等行为,都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尊重先人的做法。并做出韩国人吃粽子的示范。
她演示的韩国人吃粽子程序繁琐,先净手并整理妆容、盘头、更衣、换完衣服之后再净手、再小口小口地吃,以保持文雅的吃相,粽子吃到哪儿就把粽子皮剥到哪儿,如此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手碰到粽子的那些糯米,用过后的粽子皮不能随便当垃圾一样地扔掉,而是在专门的器皿中安放,风干、然后投到河里去。
看到韩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掠夺,以及强盗式的占有,并对来自中国无赖式的态度,真是让人愤慨无语。之余,本人又回归理性。
冷静下来想,确实不能把矛头都指向人家。
大体如此吃粽子的中国人寥寥无几,即使有也会被嘲笑为老古板。
但韩国人以此追究到细节的做法,特别是通过保留祖先传下来的礼仪、尊重长辈、敬畏先人的做法,确实是我们早已失传,并值得我们追寻的东西。
任何崇敬都来源于细节。试想,当你敲着“二郎腿”跟领导说话,会是一种什么下场?你行为细节尽显鄙夷地对父母长辈说话,祭祀之类的圣典上谈笑风生、眉飞色舞地又怎样?
扪心自问,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资产、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的呢?
6月12日,河南安阳借助“世界非物质遗产日”,超级高调地进行曹操高陵的考古挖掘;再回顾最近的社会文化事件,三国时代的许多名人陵寝与故里之争甚嚣尘上,从曹操、刘备到孙权,再到赵云、“二乔”,即使用一半的脑子都能想明白,其意图究竟何为——
为国家的历史文化繁荣长脸,为地方通过旅游拉动GDP做贡献罢了!
那么那些曾经深埋在地下的,原本属于我们祖先的那些东西,难道就如此冠冕堂皇的外衣下,被晒到光天化日之下吗?难道为了让后人、外乡人甚至外国人一饱眼福,就把先人的尸骨拿出来展览吗?
如果我们并非与他们有那么深的渊源,那么我们应该感觉到耻辱,那跟偷坟掘墓,中饱私囊有什么差别?不过是给自己添加了文物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研究,让一方百姓过稍微有钱一些的生活而已。
假如还自诩为他们的后人,那么这就更是辱没祖先的不肖子孙之举了!祖先是需要在牌位上被供奉,在宗祠中被祭拜,在族谱中被歌颂的。而不是被从坟茔中刨出来供别人参观并收取门票的。
——如此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行径,如何能得到后世子孙的原谅呢!
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直是不争的史实,但是在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上,韩国显然走在了我们前面。
从这种角度而言,难怪人家要来掠夺我们的资源了。
当然,不管是一草一木、一寸国土,当然更包括先人及其留下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都是不容他人染指的,这不是多少钱的问题,更不是招商所带来的外汇收入的问题,而是小到一个家庭家族,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生存根基问题。更关乎子孙未来的自信与荣耀的问题。自然是当仁不让的!
——这是原则问题,而且需要从根本上引起我们的警觉与反思!
最后再说说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我在2009年5月30日的文章《中国对朝鲜核试验进行谴责——且慢》中就有过论述。
在那之后的一年之中,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在擦枪起火的边缘徘徊。
2010年3月26日夜,韩国警戒艇“天安”号正在西部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船尾发生爆炸后沉没,爆炸原因不明。艇上当时有104名海军官兵。事发后,已有58人获救。3月27日,一艘韩国军舰(前)与一艘韩国海事警察巡逻船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执行搜救任务。
虽然具体沉没原因尚且需要核实,但韩国已经以此为导火索,但朝鲜半岛局势再度趋于紧张,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连朝鲜的总理都遭遇下课的结果,中国除了苦口婆心地劝诫韩国、日本等有关各方“着眼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大局,保持冷静克制,妥善处理有关问题”。要冷静、克制之外,似乎也不会有更多可以帮到朝鲜的地方了。
这是政治与军事方面的事情。
本文后面从历史的角度附录了《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渊源》资料,假如把这个问题放在历史的角度对比,不能把让人平添许多感慨。
贾春宝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附录: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渊源
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就在现在的朝鲜境内,向西与燕国接壤。史书上把它叫做“箕氏朝鲜”。此后的八百年里,箕氏朝鲜一直是以周朝的诸侯国存在的。
秦末汉初,一支起义军兵败在燕人卫满率领向东退却,乘机灭掉了箕氏朝鲜,并重新建国,并以平攘为都城。史书上把它叫做“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现在的汉城一带。在现在的无论朝鲜还是韩国的史学界,这两个时期都被称作是殖民时代。
汉武帝时,发兵灭掉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卫氏朝鲜遗民南迁,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史称“三韩”时代(现在的韩国国名出处)。汉末,由于汉朝的解体,辰国也发生分裂,一分为三,是为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史称三国时代。
唐高宗时,新罗在唐朝协助下,相继灭掉百济和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朝鲜半岛,定都庆州,史称新罗时代。
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相继又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92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了辽和金的属国。1280年,高丽被元所灭,成为元的一个省。
1387年,作为蒙古势力的附属,高丽王派大将李成桂帅兵攻打明朝。李成桂拒绝出兵,发动兵变,1392年自立为王,定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李姓也由此成为朝鲜和韩国一个大姓)。1591年,日本入侵朝鲜,明出兵援助,击败日军。从此,朝鲜和明朝进入蜜月时期。
1618年,朝鲜出兵援助明朝同后金作战,由此得罪了后金,1636年,清军灭掉朝鲜,朝鲜成为了清朝的属国。
清朝末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成为了朝鲜新的保护国。1897年,朝鲜皇帝高宗在俄罗斯支持下宣布独立,脱离日本控制,改国号为“韩国”,从此,朝鲜变成了韩国。
1905年,日本重新取得对韩国的控制权,并于1910年正式吞并韩国,史称“日韩合并”。在此期间,日本对韩国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方方面面都全部日化,包括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等(我们在韩剧中可以看出来,即便到了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日本都差不多,睡塌塌米、跪坐、极端的男权主义等等)。
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国、苏联、英国、中国共同托管;日本投降,朝鲜半岛获得光复。在美苏支持下,以三八线为界成立了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权,南部仍以韩国为名,北部则以古代的朝鲜为名。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38°为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于1948年8月成立大韩民国,朝鲜半岛北部于1948年9月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8年10月,苏联把朝鲜半岛北半部的行政权移交给朝鲜政府,同年12月25日,苏军全部撤离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向韩国开战,朝鲜战争爆发。由于韩国军队瞬间崩溃,美军介入,最终也导致了中国的介入。朝鲜人民军起初一路胜利,将韩国军队压制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军面临拦腰斩断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在这时,朝鲜领导人向中国政府请求支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帮助朝鲜作战。
经过反复的拉锯战以后,1953年7月27日,双方最终决定以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为界,中朝军队同联合国军签定停战协定,并由联合国指派永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以监察朝韩两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从此,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由原来的统一国家人为的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战争,许多家庭也四分五裂。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就是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金姬和银姬是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使得她们各居南北,数十年来不得相见。
1953年10月1日,美国和韩国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韩国驻军至今,1958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半岛。
1969年,韩国的经济首次超过朝鲜,最终成为亚洲强国。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国一直不承认韩国的存在,在以前的书上都是以南朝鲜来称呼韩国的。1992年,中韩建交,中国正式承认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