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简单生活”
记者:你还是跟父母住在一起?
许志华:我们家是四世同堂,都住在一起。爷爷、父母、我弟弟,还有侄儿,一家子十好几口人。不过,平时也很难凑到一起。
记者:那你一定见过父亲是怎么创业的,辛苦吗?
许志华:上小学的时候,一个月都见不到我父亲一面。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向母亲抱怨,上幼儿园时你和父亲都没有送过我。不过这也好,锻炼了我的独立能力。
还有,我父亲原来弄了个板车队,自己拉着板车去送货。我还帮他推过。回来的时候,我就坐在板车上被推回来。当时小,不觉得辛苦,只觉得好玩。现在想想,他们创业时真的辛苦。据说,我母亲还差点把我弟弟生在了煤渣场。到了快生的时候,她还在煤场上班。
记者:跟现在的境遇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许志华:其实差不多,只是现在你想要什么,很多东西只要用钱就可以买到。你可能不相信,我们住的房子还是20年前的。这段时间刚刚买新房,因为要拆迁,我们都成钉子户了。我们都想简单生活。
“不是因为我是谁的儿子”
父与子,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这个传承与创造的问题会与人类历史一样长久。对于匹克的一些新提案,许志华会主动与父亲沟通。他明白,一些大的计划必须得到父亲的支持才能顺利推动。
记者:其实你不进匹克,匹克当年的年销售额也有1亿元。基本上够你和弟弟一辈子吃穿不愁,还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呢?
许志华: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成就感。首先是对家庭的。我的家庭经营着这个家族企业,我就有责任去让它重新启动、发展。对员工也有责任,你发展得好,更多员工就有更稳定的工作环境。男人,是应该追求成就感的。一个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想享受,很轻松。但是事业才是你的立足之本。
记者:你要是不进匹克,在别的地方也能成功。现在做出成绩,很多人会觉得还是因为你父亲打下了“江山”。
许志华:你指的是父亲的阴影,在我上大学之前有这种阴影。不过很多事情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决于你自不自信。读大学之前,我成绩不错,也是学生干部,不过走到哪里,大家都说“这是谁谁的儿子”,一些人觉得学校对我特殊照顾。后来我上大学,觉得应该离父亲的影响远一点,所以去了四川。在川大,我独立生活,成绩仍然不错,还是学生会主席,让自己赢得了自信。
你的平台比别人高一点,这个无所谓。会不会赢,关键是你跑得快不快,不在于平台高低。平台高不是坏事啊,你能创造更多价值。
记者:你算是个勤劳的富二代吗?
许志华:算不上,但我自己也很努力,很享受工作和家庭。
“富二代”目前在社会上不是褒义词,是个贬义词。不排除个别的人不学无术,挥霍,但是这种人在哪个阶层都有。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是很认真、很坚持地工作,同时把家庭也照顾得很好。
“家族企业很适合中国”
进入匹克后,许志华提出要重塑渠道,砍掉了几乎一半的经销商。失掉CBA赞助后,他又主张赞助世界赛事,墙外开花墙内香。这让停滞的匹克重新前进。最近3年,它的增长速度都保持在80%,2009年销售额预计为30亿元,签约的NBA球星都能组成一只球队上场。
记者:你如何改变、说服你父亲的想法?
许志华:改变不了。在父亲眼里,儿子永远是儿子。现在还好一些了,刚刚毕业,我跟父亲大会小会,总得争一下。关键是两代人要有共同的理想、梦想,有共同的目标。
记者:你愿意怎么形容自己在匹克中的工作,是改良、改造还是改革?
许志华:现在是改良居多。发展一定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的。不光是在过去、现在,将来也是,企业要随着市场一步步地改良。
记者:您怎么看待家族企业?
许志华:家族企业很适合中国国情。起步阶段的企业,使用亲人成本低,信任成本也低。随着公司发展,家族内部就要调整,要有统一的价值观,让有能力的家族人员留下来,让没有能力的退出去。
第二个阶段是资本家族化、管理社会化。资本家族化,能更快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管理要社会化,让更多职业经理人进来,家族人员也可以是职业经理人,不过你要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或者说用两个标准也可以,那就是对家族成员用更严格的标准。
上市后也应该有一个大股东。这样,才有人为这个企业的未来负责。现在可以说,是许氏家族对匹克的未来负责。我们会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
记者:您从父亲那里得到过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许志华:2005年的时候,我自己制定的销售增长是30%—40%,父亲一下子提高到80%。我当时极力反对,现在看来他的建议是对的。要知道,销售预计增长多少与你投入有关,你的销售计划提高这么多,相应的投入也要提高,很有风险的。
我父亲有赌性,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
记者:下一步目标是哪里?
许志华:美国。希望更多的NBA球员穿上匹克的鞋子。不是因为我们赞助他,而是因为他们真的愿意。
记者:据说你正在担任青年创业导师,你最想给刚刚踏入社会的后辈什么建议?
许志华:这个世界诱惑很多,机会很多,要做好自己的人生定位。选择是痛苦的,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认真、踏实地把事情做好,不要不断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