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先生近作欣赏


最近刘墉先生应羲之堂之请,画了几张风格不同的花卉作品。在此选刊两张供大家欣赏。

 

一.暗香浮动月黄昏.水墨淡彩生宣纸(58×63cm)2009
暗香浮动月黄昏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是画在生宣纸上的梅花作品,表现林逋诗意。
梅花的枝干很有特色,枝子劲挺、长而直,所以有「剑梅」之称。树干的纹皮,多半像樱花是横纹,但是苍老处又因为破裂斑驳而呈现直纹。刘墉以中锋快笔画出「铁线飞白」的效果,并留出空间,表现四面着梅的立体感。也可以说不能死板地先把枝子画好,再加梅花,而必须在画花时想到枝子,画枝的时候留下梅花的空间。月晕处以淡墨表现朦胧,并以没骨的「点染」,取代「勾勒」。
由于画在生宣纸上,背景染墨是一大挑战,为免泛渗,破坏了前景的梅花和枝干,必须先用明矾把留白的地方罩住,再极快速地以「青墨加胶」晕染。并用逐渐冲释的方法制造渐层效果。
全图看似水墨,实则花萼、花蕊、花瓣及枝干都有淡彩,正合刘墉先生在他的画论中所说:「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下工夫,才能给人说不出的美好。」

 

释文:暗香浮动月黄昏,己丑年冬刘墉写于氤梦楼。
钤印:刘墉、梦然、无用才子、氤梦楼。


二.春风拂檻露华浓.绢本没骨(58×82cm)2010
春风拂檻露华浓 春风拂檻露华浓 春风拂檻露华浓 春风拂檻露华浓 

 

此图写李白〈清平调〉诗意,表现芍药花在春风中摇曳之姿。八朵或盛放、或含苞、或初绽的芍药花和飘摆变化的叶片,都表现了由右向左的风中舞姿。
花用「撞水」和「撞粉」法,每个花瓣都有变化,其边缘淡白处,几乎全然用水,花心浓艳处尽用胭脂。所以能呈现端丽典雅、艳而不俗。
枝叶以「没骨法」表现,全不加墨,就算极深重的地方也用补色调配,使色彩丰富变化。远景用水,造成层次掩映之美。
画绢本没骨花卉因为不能重复用笔,所以必须精准,动笔之前先算好笔上的色彩及笔触走向,使色彩能在「一笔之间」自然变化,尤其芍药的草本花茎,润泽半透明和立体感,必须一挥而就,请大家细细观察体会。

 

释文: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现,會向瑤臺月下逢。庚寅年四月写刘墉写李白清平调诗意刘墉于氤梦楼。
钤印:刘墉、梦然、氤梦楼(二处)无用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