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议《新三国》之十:
导 演 高 希 希 之 新 语 境 下 的 突 围
江小鱼
说到新《三国》,不说导演是不对的。
新《三国》导演,高希希,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捧红了一大批明星,获得过华表奖、百合奖等众多奖项;涉足的题材广泛,悬疑、情感、历史、战争和社会问题,几乎无一遗漏,这是百度对高希希的定义。新《三国》的播出,让高希希再次成为焦点,网上褒扬者的声音不少,口诛笔伐者亦遍地都是。
我们来看一下新《三国》引发的议论,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和旧版三国相比哪个版本更好,二个是台词这么写是否合适。
那么高希希在开拍前是怎么想的?他也坦言早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但认定要有自己全新的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新《三国》里注入新的人文观点和对历史人物的新感受,在叙事上,高希希需要的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叙事焦点;在故事上,高希希需要的是舍弃人们耳熟能详的桥段而代之以更具悬念的剧情;在表现上,高希希要在电视剧中,用难得一见的大手笔构建真正的恢宏场面。
抛开演员选角的得失和观众反应不论,这三个目的,高导完全做到了。旧三国更接近历史,确切来说是小说《三国演义》,并非完全完全忠实于史书《三国志》,那么高导有个很大胆的变革,就是新《三国》无须忠实于小说三国,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事件和小说人物的阐释完全可以不一样,这也是让观众板砖乱飞的原因。新《三国》的问题关键不在“尊曹抑刘”还是“尊刘抑曹”这一历史酱缸内部的分赃逻辑,而在于是否用现代眼光将其定位成一场三个国家之间的娱乐事件。
易中天在《品三国》中道出古装戏特别是历史题材拍摄的两难:是忠于历史的真实,还是迁就观众审美?标榜自己不是历史,是否就可以天马行空,将真实人物和事件移花接木?《三国演义》本身带有倾向性,完全站在刘备一方。我们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拍,有问题,因为原著不是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而是有偏向。不按照原著而是参考真正历史拍,观众不买账反而说你不真实,你说怎么办?这就是高希希新《三国》的真实处境。
在第七集中王允欲使连环美人计,编剧借貂蝉的口,质问王允,你这种把一个女孩子送入虎口的行为,又和禽兽有什么分别呢?这点尽管脱离原著的轨迹也不符合封建社会女子的身份,可是却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这种剧情比较符合琼瑶的纯情小说,老百姓看着也觉得有点意思。
除去现代元素的填充,金戈铁马的气势也很值得一提。旧三国中,鲁肃作为吴国继周瑜之后的三军统帅,讨荆州、草船借箭的他都是一副又傻又楞的样子,没一点大都督的派头,我们对其是否堪当大任不免捏了一把冷汗。新三国霍清版鲁肃则是相当的精彩,既是个君子,又很有城府,顾全大局之下还不乏心计谋略,把应有的将相气度诠释的比较到位。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批判,高希希如是说:“大家看《三国》很认真,是好事。如果一部戏出来,压根没有人关注,那才可怕呢。”从还原历史或者立意的角度去评价高希希的《三国》,多多少少是有些离题的,电视剧不是要建构什么文化精神。新《三国》给观众带来了极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冲击,作为一部电视剧,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