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财富管理
时间:2010年6月9日
地点:合生·霄云路8号
主持人:《理财周报》总经理梅波先生
与会嘉宾:
合生霄云路8号总经理
刘松泉
长江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教授 曹辉宁
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
李晓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 李志能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
陈 顺
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于东升
理财周报
论坛现场
与话嘉宾(左起)李志能 我 李晓林 于东升 曹辉宁 刘松泉 梅波
我在论坛上发言
【主持人梅波】接下来是对话环节,今天对话的题目主要讲“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财富管理”。请到了如下几位嘉宾:刘松泉,李晓林,陈顺,曹辉宁,李志能,于东升先生。今天这个话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财富管理,今天请到的嘉宾有金融方面的专家,还有学者,还有地产行业的领袖,还有金融机构的领袖,他们应该说分别代表着不同领域,但是我们现在探讨同一个话题,就是后危机时代的财富管理。在这个论坛开始的时候,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希望每个人都讲讲,就是您目前怎么看财富管理这个话题,最主要是您自己有没有做相关方面的投资财富管理。先从刘总开始。
【刘松泉】感谢梅总。我本人虽然在地产行业做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主要还是做经理人,应该讲在这方面没有更多的投资。但是这方面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今天也有这么多的教授、专家来到现场,这方面也在传经送宝,我们在这方面要多学习学习。
【曹辉宁】后危机时代财富管理我的比较简单,因为我是从美国回来,美国都是在退休金里,退休金都在支出来。中国是不能卖资产了,如果再卖的话,还可以想投资在房地产里。
【于东升】我所呆的行业是专门为投资者理财的行业,所以我本人一定也会积极参与到理财这个工作中去。我们有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这项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于东升】理财不但是金融家的事,老百姓也要理财。老百姓关注的是CPI,柴米油盐;投资人关注的是投资回报,我们做房地产在这个情况下怎么把这个行业做好,我觉得今天的主题很有意义。
【陈顺】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理财周报》,因为北京又多了一个和房地产相关或者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周刊。我太太是做理财工作,她是理财师,她有她自己的观点,家里有分工,我基本是不太理财。
【李志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聚会。从财富管理来说,目前挑战还是比较大的。一个是通货膨胀,现在几乎买什么什么都贵,买了以后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从我个人角度来说,首先花掉的钱才是自己的,首先要让自己保证高质量的生活;另外,围绕高质量的生活买一点房子,用现金买,有钱可以随时花挺好。再买一点确实可以增值的资产。我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梅波】台上的几位专家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做法不一样,大家共同的认识就是财富一定要管理,不管理不行。刚才听过曹教授的观点我有一点感受,在我心理形成一个小小的对比。在08、09年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时候,当时基金行业一个老总跟大家说,因为这个事情我没有调研,但是可以作为一个案例。他说预测这次金融风暴比较准的教授,在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他还坚持一个投资。今天我们听到曹教授他做了一个金融学的教授,他提出要买资产,所以这个话题就很有意思。我们也是做财富管理的媒体,中国人可能买房子的情节是比较严重的,大家都有这个习惯,都想有钱了就买一个房子。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都会把买房子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行为,不谋而合的是我们作为现代金融学管理教授曹老师也在做这样的事情。
【主持人梅波】当地产遇到这么严重的调控的时候,这个市场老百姓现在买是不是是时候,或者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地产这一块接下来会怎么走,可能每一位在座的专家,行业领袖,在座的每个人都很关注这个话题,也想听听各位嘉宾的意见。请刘总讲讲。
【刘松泉】我非常赞成曹教授的观点,要有现金资产肯定要买房子。当然投资的心态要很清楚,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和自住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内可以进行投资的领域是有限的,比如在基金来做投资,大家也看到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资产缩水,作为物业本身来讲,虽然受到一些调控,但是它还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它还是能够看到一个你今后可能保值增值。随着人民币的升值,随着整个物业分类、消费市场的多层次,今后你的投资方向或者是你的自主方向就很清楚了。
【刘松泉】虽然市场调控对整个金融对房产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政府的导向还是调整它的供应结构问题,不是说把整个高端市场进入到一个终端领域或者进入到一个保值,解决工薪阶层的领域市场还是一个多层次,政府应该在整个结构的调整当中,怎么样让它高端有市场,终端有需求,低端有保障。
【刘松泉】现在作为我们整个产品,大家可以投资的领域或者是生产消费品的领域当中,高端的汽车政府并没有去打压,并没有限制,因为五万块钱的汽车是存在的,满足消费需求,但是住宅市场确实在整个供应结构上存在着需要进行调整的过程,所以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作为住宅市场应该是能够非常健康发展的。所以我还是建议所有的投资者,能够在住宅市场过程当中,刚才曹教授提到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该出手的时候出手。谢谢大家。
【曹辉宁】从国际金融的角度来看,把所有的美元资产全部卖掉,因为从国家来看美元会降低,所以美元一定要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到中国以后怎么投资,一方面可以投资股权,另外一个很大渠道是投资房地产。再过二十年,很多研究者表明中国的经济体作为整个经济体来讲会超过美国,中国人民币的地位也会加强,房地产很有名的一句话,买房子第一要素是地段,第二要素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也就是说,北京或者是上海这样一个国际的大都市他的购买人群不是北京人,或者是上海人,是全世界的人。所以宏观调控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于东升】刚才实际上提到一个观点,是定投,定投不仅仅应该应用于基金,它实际是一个投资的方法和理念。定头更多的定在高点减少买入,低点加大买入。在别人贪婪的时候应该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应该贪婪。2008年坚持去做定投的人收益是最高的,而且现在来看07年的损失已经完全弥补掉了。方法在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更多贪婪一些,把这种反向思维方法应用到房地产的过程当中。第二点,从房地产来说,它一定意义上是应对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标点。从房地产来说,影响政府稳定最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贪污腐败,一个是恶性的通胀。可见通货膨胀一定还是形成从高层到社会大家已经成为共识成为压力的事情,所以房地产的持有应该是很好应对通货膨胀的手段。
【于东升】从这两点来说,房地产应该是有价值去投资的。但是投资到哪个方向,刚才曹教授也提到了,我在一周前参加房地产的论坛当中,潘石屹也提到地段,坚决看好最好的地方。我自己感觉是不是在这个问题上也稍微多一些方向的思维,是不是也是一个选择。
【于东升】从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来说,现在价格也出现了很大的对比。商业地产相对住宅地产来说价位是偏低,也是一个价值的洼地,也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向。
【李晓林】刚才主题还是地产,在国家趋向上是保护金融,就是金融要反作用用地产,而且会影响地产。第二个最近有一个说法,银行对房价降到30%左右是可以接受的,也有的表示40%可以接受,他们挺自私的,他接受了别的行业能不能接受不管了。我来的时候碰到北京青年报,他说的广告特别惨,这个声音代表了行业的声音,都不太好。钢铁、水泥等等都在下降,金融在30、40%你们能够接受,你们接受了其他产业怎么办?所以我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考虑经济的均衡发展,别降到30%就关门了。所以我们现在的调控政策不管是国十条,还是北京版十二条,我认为都是阶段性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不是特别过热,我们刚刚摆脱国际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做了一个领军的带头作用,所以并不是很过热。所以我们目前这种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影响还是确实挺大的,不管是成交量还是房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的
【李晓林】回到现在的题目来说,我们到底是买什么,投什么。刚才几位也都谈了还是投房地产,想想还有什么可投的?没有什么好投的,就那么点钱,买什么?买房还可以。现在房地产这个行业的发展不太平稳,起伏比较大,起伏越大机会越大。等什么时候这个市场成熟了,我们的决策权也成熟了,这个市场比较平稳了,那投资机会就特别少。现在波动比较大,可能有机会。所以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继续关心房地产这个行业,该出手的时候出点手。
【李晓林】第三,商业地产可能是一个机会,因为商业地产这些年一直是倒挂,没有完成它应有的价值。这里严厉的调控政策对商业地产并不太多,原先的按揭也好,准入的门槛还是这样,所以大家可以在理财方面考虑商业地产。
【李晓林】第四,是不是可以呼吁不要限制购买,因为经济在复苏的情况下限制购买有可能倒退,可以限制交易,这样可能会更好一点。谢谢大家。
【陈顺】限购令北京有,外地深圳也有,会造成什么局面呢?现在限购令就是卖了不能再买,只能买一套,那么人就总是四处看,就是不出手。所以限购令能不能改成在交易环节来进行限制。这个地方看一个挺便宜的,但是可能明年再看或者是后年再看,结合你家庭的发展,你事业的变化,这个房子可能就不适合了,再买就没有资格了,所以我个人觉得限购令在北京对目前的市场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政府一直倡导健康发展,实际现在不是很健康的。我倒觉得人病了可以看西医,也可以看中医,我认为可以用中医的办法来调理调理,就是各高各低不代表一个人有没有病,但是突然胖或者是突然柔身体的机理肯定是有病的,所以我建议用中医的办法来调理这个事情。我也祝愿《理财周报》在北京房地产方面能够倡导或者是引导一种声音,来促进健康的发展。
【李志能】首先09年房地产来说是一个风水领,我觉得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应该过去了。基本面是向上的,政策面也是向上的。现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在这个阶段里如果基本面还是往上的话,政策面肯定不是向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业作为暴利的阶段基本上过去了。
【李志能】另外一个原因,从房地产来说很多房价本身已经到相当的水平。在这个阶段过去五年涨五倍十倍正常,在现在的水平上说今后五年里再涨五倍到十倍,这个也不是很现实的期望。大家从买房子的角度,对升值空间来说,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态度,不要抱有过高的希望。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李志能】第二,从政策面来说,比如像上海,上海的政策总体上是以稳健和理性铸成的,上海提出相对温和的政策,一个是三套房以上,第二是收取的地产费也是相对温和的水平。上海的政策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使上海推行政策方面应该是深思熟虑的。这个就意味着从政策面来说,至少对房地产也会持有一种更理性而相对温和的政策。这是另外一个方面。
【李志能】还有一方面,确实房地产比较复杂,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不同的阶层,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当前房地产政策还是太粗放。当涨的时候就是所有房子都涨,推行政策的时候把所有相关的住宅都受到影响,所以政策上还是要有更细化的调控空间。
【李志能】对于房地产商是一个投资的问题,但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有社会性的问题。比如留学生,比如像曹教授,他如果今年才回来的话,他把美国整个房子卖了,他在北京还买不到一套房子。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如果是农村的,也许工作三十年在北京还买不起一套房子,这个是很严峻的社会问题。现在女孩子挑老公是不管男孩子还是北京清华毕业的,先看他有没有房子。从这些角度来说,我们看这个问题可能要放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看问题,所以大家都关心房价,对个人家庭财富的影响,我觉得大家也应该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待这个问题,也只有这样在房地产政策上才能更容易达成共识。
【李志能】最后一个方面,从金融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现在各家都算各家的帐,但是还是要算算总帐。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从住宅角度肯定是一百万亿人民币计算,今后如果房价的波动如果是两百万亿,如果房地产一跌下来的话,肯定不是10%的概念,那么这个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面对政策的时候,大家应该报以一种欢迎的态度,因为这个有利于全社会对房地产抱有一种更冷静,更理性,更务实的观点。而且通过一轮一轮政策和大家探讨实施的过程中,把整个房地产能够形成更稳健更有序的发展,对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扶持。谢谢。
【主持人梅波】美国是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调控是必须的。另外房地产投资似乎还是要谨慎为妙,更理性一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嘉宾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于东升】花每一分钱都得理性,现在想我们手里有钱了做公益以外,还要做投资。以前有些人有钱了以后到县城买房,然后赚到了钱又到省城去买房子,赚了大钱到一线城市发展,房子确实需要。尤其像北京、上海一线城市,住房需求应该说不会减,只能增,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就是刚性需求。所以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房价降的不明显,因为是预期觉得还挺有希望的,今后还挺辉煌的。所以我想还是应该买点房子比较安全。谢谢。
【主持人梅波】台上的观点不一,我们听听台下我们的嘉宾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可能这个观点比较尖锐,或者是台上的嘉宾已经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可能这中间就是处于不确定性的时期,不确定时期也有很多的波动,同时也有很多的机会。投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每个人观点不一样。但是对于我们理财周报来说,可能还希望能够给到我们的读者更多的全方位的例子不同领域的观点,不同角度的思维。下面想让大家给我们提提意见,作为《理财周报》这样一个媒体在地产领域了,我们从地产领域办报的话,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一些建议,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去做,也作为今天我们这场对话的结束。谢谢。
【刘松泉】《理财周报》也是一个地产专刊,作为理财的报纸或者是一个咨询的机构,应该给大家更全面的、全方位的,不同阶层的,不同区域的,我觉得中国的差异太大了,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是全国人民所向往的城市,大家都有权利去消费,有权利去享受,现在我们可能从地方的政策上剥夺了一部分的权利,这一点对市场经济还是需要理性的政策问题。
【刘松泉】现在比如说保障房的问题,限价房的问题,现在离很多中间阶层人群或者是中产阶级人群还是很远,看不见、摸不着,什么时候买到,什么样一种操作模式,都说大家有资格,那么他有没有资格?今天要结婚房子要五年以后才能买到。现在没有买房子的人都希望把房价打到十年前的价格,而买到房子的人希望价格像08、09年的上涨,所以不同的人群是不同的角度在看待房地产的市场。所以,它的社会属性,或者是它的政治性,或者是稳定性都需要理性的角度去看,《理财周报》应该给大家更多的指引,或者是多说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真话,如果太附有一些政策的东西,或者是政策解释的东西,离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太远。所以我希望《理财周报》应该是这样一个报纸。谢谢。
【曹辉宁】有没有可能在《理财周报》这一块关于房地产楼盘所谓一些专家点评,比如关于楼盘的质量或者是服务,或者是风格,花园的特色做一些介绍,这样提供一些信息,让大家再买房子的时候有的放矢。另外买二手房的人们越来越多,在这方面给读者提供一些准确的信息,让他买房子的时候应该看什么东西,有一些特点讲出来,可能对我们会有帮助。
【于东升】《理财周报》应该是这个行业的福音,作为新生的力量,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这个行业的现状。从行业来说,应该做更多的东西来促进这个行业健康稳定长期的发展,这是第一个概念。
【于东升】从社会来说,房地产是社会的支柱产业也罢,而且在中国一个快速成长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它还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这样一个要求。
【于东升】第三点如果从个人来说,作为一个投资者或者是一个居住者来说,我希望这样一份刊物不仅去关注投资,更多从提高生活品质的角度做一些关注,使得大家很乐意见到的一件事情。
【李晓林】媒体能够存在到今天说明真的办的很不错,提一点希望,你们既然要搞地产这样的版面,有两方面:一个是你的政策解读方面,一个是舆论导向方面很重要。如果在政策的解读上失误或者是不准确,然后在导向上没有导好就很麻烦。另外政策解读和舆论导向来影响市场,如果这个时期负面声音比较多,可能对市场的销量和价格会有很大影响,所以你能够公平公正在解读和舆论导向上,也许影响力更大。
【陈顺】现在与《理财周报》竞争的报纸有很多,怎么让其中一个报在你手里停留的时间多几分钟,怎么能够让大家想到理财方面就可以想到《理财周报》,我想,《理财周报》应在差异化方面以及独特的方面应该下大工夫。现在平面媒体是很丰富的,也是很成熟的,读者人群也是分的很清楚。所以希望在差异化方面做出成绩,让人们把它在手中多停留几分钟。
【李志能】《理财周报》做的是不错的,创刊本身就显示了操作团队这方面的前瞻性。到目前为止能够做到这样一个规模,这个影响力是前瞻性、专业性的结果。
【李志能】另外《理财周报》的好处是周报在内容的组织上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身份上也是更有优势。像《理财周报》这样有前瞻性,专业性,另外在深度方面也是有优势的话,你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
【主持人梅波】感谢在座几位嘉宾对后危机时代财富管理的精彩观点指引,告诉我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做投资,如何做房地产投资。另外一方面也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对理财周报的指引以及对我们的指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对于房地产而言无论是投入和产出,房地产都被看成是一个多金的产业,所以房地产和金融一向是不分家,接下来是本次活动最重要的环节,理财周报地产版的揭幕仪式。地产版的启动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支持和关照,我们特别邀请以下嘉宾一同上台。
【主持人】有请:《理财周报》总经理梅波,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远洋地产(企业专区,旗下楼盘)副总裁周彤,合生霄云路8号总经理刘松泉,北京万年基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玺庆,星耀五洲营销总经理陆岳,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刘静,中国民生总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王泓,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东升。
(揭幕仪式)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