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过端午节
因受邀参加韩国农业经济学会2010年夏季学术研讨会,于6月15日和几位同事到了韩国首尔。来之前就有一个心愿,看看韩国的端午节究竟是怎么过的。因为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在我们的媒体和网络上着实抄了一阵子,好像弄的我们很没面子。同时也天然地认为韩国的端午节一定很热闹,很有特色。但不同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比如我们是阴历五月初五,赶到今年是阳历6月16日;而日本没有阴历、阳历之分,他们只有我们所说的阳历,每年的5月5日就是端午节。那么韩国是什么时间?这是我此次韩国之行非常想了解的。
当天下午,在和首尔大学农业经济系的教授们座谈的时候,我提及明天就是我们中国的端午节了,不知道韩国是那一天,以及韩国人是怎么过端午节的。首大的全教授笑了,说韩国的端午节不像中国,他们既不放假,也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我很奇怪,不是韩国已经把端午节申遗了吗?我还以为每年这个时候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呢。全教授说,那仅仅是江陵一个小地方把他们在端午期间的传统活动申遗并成功了,并不是全国性的活动。
据韩国教授介绍,江陵市的端午祭(注意,不是我们的“节”)由来已久,祭祀的时间在每年阴历四月初五到五月初七。这个活动规模很大,是韩国在端午期间举办的最盛大的活动,每年都会吸引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一百多万人,早在1967年,江陵市的这一民间节日就被韩国有关部门指定为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虽然也用“端午”这个名称,但和中国的端午节在内容完全不一样,主要是举办各种娱乐活动,也有祭祀活动,但主要是娱乐。我理解,可能是这个期间韩国的气候最温和,人们进行着诸如荡秋千、摔跤、唱歌、跳舞等,也做一些传统食品,如传统年糕等,用来祈祷和预祝一年内的风调雨顺,祈求有个好收成。我今天下午要去一个叫“AT中心”的建筑出席韩国农业经济学会的欢迎晚宴,但出租汽车司机误把我送到了外交中心(Diplomatic Centre),我在外交中心的电梯门上就看到很多反映韩国传统文化的图画,其中有一幅题目就用汉字写着题目“端午抒怀”,画的是几个孩子(好像都是女孩子?),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河边洗脸,有的在嬉闹,很快乐的样子。我想,这就是韩国端午的主要内容了。所以,尽管由于这个司机的粗心大意,我晚到AT中心大约50分钟,但我歪打正着地了解了韩国的端午节活动内容,心里对这位司机还颇有感激之意。
我问了几位韩国学生,他们基本上完全不了解韩国还有“端午”这个节日,只有一位女同学说江陵的活动是不是端午呢?别的同学说,对,对,可能就是。我又问在此期间韩国人吃粽子吗?他们更不知道“粽子”为何物了,更不要说“屈原”这位老人了。联想到日本的端午节基本就是“儿童节”,大概日本的孩子们更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了吧?可见,三国的端午节尽管不乏共同之处,比如时间差不多,但在内容上差距很大。我不是民俗专家,但我猜测,日韩的端午节很有可能是早期从中国传入的,其实是儒家文化圈同根文化的表现。这类文化还有很多,比如春节,在日韩都是最重要的节日。前天和首大的教授们讨论今年两校的研讨会什么时候开,我建议十月中下旬或者十一月上旬在北京开,因为这是北京最好的季节,韩国的教授在算时间的时候说中秋节是韩国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他们要放假的,要把这个节日错开。我说,在中秋节我们也要放假的,也是重大节日。大家都很为两国有着共同的文化而高兴。当然,中韩两国的中秋节在具体内容上肯定差异很大,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们和美国人、欧洲人能找到这样的共同点吗?
2005年韩国江陵把端午祭成功申遗后,在我们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媒体和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但更多的是气愤和谴责,说韩国人不仗义,怎么把原本属于我们个节日申遗了?后来又传言韩国学者考证孔子是韩国人等。我的一位博士生池成泰是韩国人,别的同学有时也跟他开这样的善意的玩笑,尽管是玩笑,但我能够感觉到他的尴尬。这次访韩,顺便问了几位中国留学生,究竟是谁考证孔子是韩国人?他们说他们在韩国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而是中国网站炒的沸沸扬扬的以后,他们才知道。是不是属于网络时代的炒作,以便增加博客或者网站的点击量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冷静下来想想,韩国那么多文化学者,既是真的有一位声称考证出孔子是韩国人,那又有什么关系?那就一定能够代表韩国学术界的观点,就一定是“小国思维”的表现?就一定能够和民族情怀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过激反应,不也正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吗?韩国申遗,是要保护江陵市端午祭的活动内容;我国也于2009年把端午节申遗成功,是保护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的“苏州端午习俗”四大内容,原本就毫无冲突之处,表现得过激了,就不大气了。
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也不管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申遗的目的除了保护外,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尤其是中日韩,都属于资源匮乏的国家,借助文化资源发展经济就成为重要措施之一。我前几年在日本大分县考察一村一品活动,发现起源于大分的一村一品,不仅包括开发产品,还包括诸如地方节日、舞蹈等文化活动。去年来韩国庆北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考察了位于安东市的一个文化古村,这个村成功地把流传了近千年的一个民间舞蹈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立了一个主要由村民组成的表演队,每天为络绎不绝的游客表演,银子自然挣了不少。该村自然、古朴,村民富足、安康,村子里的房子基本是传统的朝鲜族民居,一条小河从村边缓缓流过,使人有时光倒流之感,是我理想中未来中国农村的模样。据说,江陵端午祭申遗也主要是这个目的。我国历史悠久,这样的传统文化在全国各地随便都能找到,比日韩多的自然不在同一个数量级,关键倒不在于申不申遗,而在于如何挖掘这些传统文化,既能够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又能够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经过十年动乱,已经留下不多了,而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中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再不重视和整理,很多文化真的要永远流失了。因此,好好地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挖掘和利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不仅会愧对祖先,也同样会愧对子孙。
(2010年6月17日晚于韩国首尔大学湖巌会馆)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