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也被录入册亨教育2011第一期
关爱学生——三思而言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言行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将会种下痛苦的祸根,结下影响学生一生的恶果。以下是教育感悟片段。
感悟一:一节化学课上,老师在聚精会神的做实验,经过化学反应后,产生了乳白色的液体,一名学生就问老师:“请问老师,乳白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丝毫没有考虑就说出,回去问你妈吧。这样的话对于一个初三的女同学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从那天起,每当遇到化学课,她要么就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在老师走进教师后再从窗户跳走,这样过激的行为一直伴随着初三的结束。所幸运的是,这位女同学的其它科目非常优秀,放弃化学并没有使她光明的前途受到影响。
故事说完了,我们来剖析问题:首先,教师叫女孩回去问问妈妈,这话不错,因为妈妈有甘甜的乳汁,那就是乳白色的。其次,学生直接把这句话理解为攻击性语言,学生无法接受。最后,既然学生有那么多的反常行为(睡觉、跳窗),教师就要去了解,比如从班主任、其它学生,更好是从学生处着手,了解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问题。也许这位老师意识到了,就是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敢于承担后果的精神品质,教师违背了师生平等原则,认为权威就是不能认错,不能和学生平等,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认为那样会失去教师的威信。
感悟二:在初三的一节英语课上,那节课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英语单词,老师板书了很多的单词,当他在讲到“sweater”时,就忘了中文意义,他也没有问学生有没有知道了,当时一个学生是知道了,但他很尊重老师,给老师面子,他仅仅是小声说:毛衣。不知道老师是听到还是没有听到(后来我们一致认为老师是听到的,因为他停了一下),他并没有在乎那位学生的话。而是继续讲解,快要讲完的时候,他突然说,想起来了,刚才哪个单词是“毛衣”的意思。
如今我也走上了教育岗位,我不得不佩服我老师的英明之举,这是最好的挽回面子的策略。为了自己的所谓放不下的面子,高高在上的心态,让一个学生养成了“沉默是金的品质”,不得不归功于老师的“别人都醉他独醒”。多年以后,大家在一起闲谈时,无不把当时老师的这一英明之举奉为经典。成为茶余饭后的“佐料”,冥冥之中我想老师的耳朵一定被我们烧得通红。
感悟三: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说:“你啊,你老爹还是个教师,交扫把的两毛钱怎么还不交啊?”当时我羞愧死了,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差点就哭了,我并没有想自己的父亲是教师就不用交那两角钱。我没敢解释,因为我知道只要自己一解释就会哭出声,好男儿哪能随便哭泣呢?这事被同学们当成笑料笑了很长的时间。老师这一伟大的角色,不知道在我的心里被辱骂了多少次。
事情原因是学校没有扫把打扫卫生了,老师说要求每个学生交2角钱买扫把,我呢?心里面盘算过了,老师事情很多,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而且2角钱在当时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啊。不过现在想起来我还得感谢那位老师,是她教会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只不过方式有点欠妥,别以为学生小就可以侮辱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
感悟四:一节初三的代数课上,一位学生发誓要好好学习,她的代数差得要命,有一天她去问了老师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老师说:这都不会,回家种地还有点意思。她当时就暗暗下了决心(我不读书我看自己会不会有出路)。初三一毕业她就在家并经历了十余种相当艰苦的工作。现在过得很好,有个好老公,有个幸福的家,有了上百万的家产。呵呵,要是当时老师没有能把她的学习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话,也许今天她只不过是|、、、、、、哈哈哈,谁都难以预料,不是吗?
一次师生聚会上,老师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要不是我当初的那句话(回家挖地),你今天也不会成为我学生中最有钱的。我们都沉默了。
感悟五:三年级时,一个超龄男孩成为了我的同桌,由于是孤儿,一二年级没有都就直接上了三年级,那天不知道老师是发了什么“羊癫疯”,要求他背诵乘法口诀,天知道,这只有背给鬼听可能还可以,他被老师修理得可惨了,老师用了他的教鞭—金竹条,把他抽得躲在桌子底下才罢休,并且扬言明天再背不了有你好看。一个辍学学生诞生了,他再也没有踏入学校门。
俗话说: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这一观念必须彻底改变,做孩子们的朋友,了解孩子的家庭和知识结构,从而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教学。几年以前,我回老家,和他在一起喝酒时,我们都喝高了,他沉重的说:家庭不好,父亲去世得早,真羡慕你,记得那次我被老师打得真够惨,说着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除了对他遭遇的同情和对那位老师无知的痛恨而外,我显得很无力,只希望这样的这不要再我们这一代育人身上出现。
育人的工作难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了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孩子,并不出任何的差错,确实不易。但教师至少要做到尊重学生,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指出: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言行一定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将会种下痛苦的祸根,结下影响学生一生的恶果。以下是教育感悟片段。
感悟一:一节化学课上,老师在聚精会神的做实验,经过化学反应后,产生了乳白色的液体,一名学生就问老师:“请问老师,乳白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丝毫没有考虑就说出,回去问你妈吧。这样的话对于一个初三的女同学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从那天起,每当遇到化学课,她要么就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在老师走进教师后再从窗户跳走,这样过激的行为一直伴随着初三的结束。所幸运的是,这位女同学的其它科目非常优秀,放弃化学并没有使她光明的前途受到影响。
故事说完了,我们来剖析问题:首先,教师叫女孩回去问问妈妈,这话不错,因为妈妈有甘甜的乳汁,那就是乳白色的。其次,学生直接把这句话理解为攻击性语言,学生无法接受。最后,既然学生有那么多的反常行为(睡觉、跳窗),教师就要去了解,比如从班主任、其它学生,更好是从学生处着手,了解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问题。也许这位老师意识到了,就是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敢于承担后果的精神品质,教师违背了师生平等原则,认为权威就是不能认错,不能和学生平等,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认为那样会失去教师的威信。
感悟二:在初三的一节英语课上,那节课是复习以前学过的英语单词,老师板书了很多的单词,当他在讲到“sweater”时,就忘了中文意义,他也没有问学生有没有知道了,当时一个学生是知道了,但他很尊重老师,给老师面子,他仅仅是小声说:毛衣。不知道老师是听到还是没有听到(后来我们一致认为老师是听到的,因为他停了一下),他并没有在乎那位学生的话。而是继续讲解,快要讲完的时候,他突然说,想起来了,刚才哪个单词是“毛衣”的意思。
如今我也走上了教育岗位,我不得不佩服我老师的英明之举,这是最好的挽回面子的策略。为了自己的所谓放不下的面子,高高在上的心态,让一个学生养成了“沉默是金的品质”,不得不归功于老师的“别人都醉他独醒”。多年以后,大家在一起闲谈时,无不把当时老师的这一英明之举奉为经典。成为茶余饭后的“佐料”,冥冥之中我想老师的耳朵一定被我们烧得通红。
感悟三: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说:“你啊,你老爹还是个教师,交扫把的两毛钱怎么还不交啊?”当时我羞愧死了,无地自容,满脸通红,差点就哭了,我并没有想自己的父亲是教师就不用交那两角钱。我没敢解释,因为我知道只要自己一解释就会哭出声,好男儿哪能随便哭泣呢?这事被同学们当成笑料笑了很长的时间。老师这一伟大的角色,不知道在我的心里被辱骂了多少次。
事情原因是学校没有扫把打扫卫生了,老师说要求每个学生交2角钱买扫把,我呢?心里面盘算过了,老师事情很多,时间长了就忘记了,而且2角钱在当时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啊。不过现在想起来我还得感谢那位老师,是她教会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只不过方式有点欠妥,别以为学生小就可以侮辱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都需要尊重。
感悟四:一节初三的代数课上,一位学生发誓要好好学习,她的代数差得要命,有一天她去问了老师一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老师说:这都不会,回家种地还有点意思。她当时就暗暗下了决心(我不读书我看自己会不会有出路)。初三一毕业她就在家并经历了十余种相当艰苦的工作。现在过得很好,有个好老公,有个幸福的家,有了上百万的家产。呵呵,要是当时老师没有能把她的学习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的话,也许今天她只不过是|、、、、、、哈哈哈,谁都难以预料,不是吗?
一次师生聚会上,老师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要不是我当初的那句话(回家挖地),你今天也不会成为我学生中最有钱的。我们都沉默了。
感悟五:三年级时,一个超龄男孩成为了我的同桌,由于是孤儿,一二年级没有都就直接上了三年级,那天不知道老师是发了什么“羊癫疯”,要求他背诵乘法口诀,天知道,这只有背给鬼听可能还可以,他被老师修理得可惨了,老师用了他的教鞭—金竹条,把他抽得躲在桌子底下才罢休,并且扬言明天再背不了有你好看。一个辍学学生诞生了,他再也没有踏入学校门。
俗话说: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这一观念必须彻底改变,做孩子们的朋友,了解孩子的家庭和知识结构,从而有针对的进行教育教学。几年以前,我回老家,和他在一起喝酒时,我们都喝高了,他沉重的说:家庭不好,父亲去世得早,真羡慕你,记得那次我被老师打得真够惨,说着说着不禁泪流满面。除了对他遭遇的同情和对那位老师无知的痛恨而外,我显得很无力,只希望这样的这不要再我们这一代育人身上出现。
育人的工作难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了个性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孩子,并不出任何的差错,确实不易。但教师至少要做到尊重学生,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