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一切”与“把一切压倒”


近年来,市场化改革进入胶着状态,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凸现,官员明目张胆的腐败行为不断经网络媒体曝光,民众维权意识也渐次觉醒,大大小小的群体性冲突事件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有关部门和官员以“稳定压倒一切”、“一切为了和谐”为宗旨,借助硬性的、一刀切的、雷厉风行的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层层施压来就事论事地堵问题、出对策,大有行政性计划体制复辟回潮之势。结果,问题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和冲突却不断累积,最终把一切正常的市场化改革举措、方向对头的进步行为压倒,令人堪忧。

面对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流感)、大型仪式性集体活动(如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传统行政性计划体制“以压倒一切的势头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无比优越性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种体制的最大弊端,例如,就事论事、哪里有或哪里灭的短期行为,各级官员唯上层层负责而对下对民众对问题、矛盾和冲题的根本解决漠不关心,必然是在“压倒一切”地解决了某问题、应对了某事件、举办了某活动的同时,却将其他一切大大小小的问题、各种各样应办的正常事情给“压”了下去。这样,过不了多久,又会突发其他事件、在其他地方出问题、引发其他矛盾和冲突,如此这般,我们的政府部门和行政系统就像“救火队”一样哪里火哪里灭,疲于奔命、手忙脚乱,结果不仅什么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反而越弄越乱、越“压倒一切”谋稳定、求和谐,反而将社会搞得更加不稳定、不和谐。别的不看,就看看近年来矿难事件就像中东地区恐怖爆炸事件一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情景,而偶然通过“压倒一切”的行政动员成功救援一次,不仅被救助者死里逃生感激涕零,政府官员竟也志满意得地要拍电影歌功颂德,就此可见其腐惰荒唐之一斑。

面对各类问题、矛盾和冲突,各级行政系统的本能反应,不是认真地探究和揭露问题、疏导矛盾、从根上化解冲突,而恰恰相反,是急不可耐地掩盖问题、积压矛盾、推脱责任,结果自然是将小问题掩盖成大问题、小矛盾激化为大冲突。由于上面要求“稳定压倒一切”,下面理解为“一切为了稳定”,至少“在我这里不能出事”,或者“要出事也不要出在我这里”。这里所说的“出事”,在很多行政官员的心目中,倒不在乎是否真正存在问题、矛盾和冲突,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在其任期、辖区内不要把问题、矛盾和冲突显化而“闹出事”来,只要在其任内辖区内闹不出什么有“响动”的事情,特别是不要闹成媒体普遍关注的公共性“极端事件”,或者说,即使闹出了极端事件而没有“惊动上面”,那么“稳定压倒一切”政治诉求和政绩目标便可以达到。一旦有上访“闹事者”有可能“闹出事”来,他们就会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行政力量,或围追堵截乃至警力绑架或送精神病院,或连哄带劝无原则许愿,用“压倒一切”的办法达成“上面不追责”的所谓稳定目标。这种情况在各个领域都有普遍而严重的表现,大家可以感同身受,这里不想赘述。

这种“就事论事、个案处理”的行政稳定做法带来的恶劣效应之一,就是给广大民众转递一个信号:耍赖者占便宜,老实人吃大亏;守法守规矩没用,直捅上层权贵才能解决问题;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由此信号引导,广大老百姓,特别是那些有冤无处诉、有理没处讲、有问题得不到正常渠道解决的,甚至一些别有用心者,就抓住了行政(特别是下层)系统“怕闹事”的软肋,其结果必然是:你闹我也闹,不闹白不闹,甚至不该闹的也无理取闹,结果将社会搞得越来越不稳定、不和谐。近年来,越级上访者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不断,恶性冲突事件频发,除了掩盖问题、回避矛盾的人为行政累积爆发效应而外,与这种“怕闹事、偏闹事”的悖逆戏剧性效应不能说没有关系。

其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层层问责的做法,还有一种“歇斯底里”般的不良反应机制,那就是:上面说一、下面反应为十,上面对某事“敏感”而下面对该事近乎“神经质”地反应,结果下到基层,导致普通老百姓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这里仅举一自己亲身感应的事例。这些年来,笔者坚守“教书匠”岗位勤奋耕耘,在“看书”、“说书”的同时也致力于“写书”,写作出版了一些职业内必用的教科书。但每次在书稿是否存在“敏感”问题方面与出版社、编辑们每起冲突。在我看来,一些纯属正常的学术观点,例如,应用我们党领导人薄一波早年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观点批评计划经济弊端,沿用“修齐治平”的国学话语说到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平天下”以及反思恐怖主义云云,以及在回忆童年时说到老祖父信奉佛教做好人好事等等,所有这些在出版社和编辑看来都是“敏感”问题,必须删节和回避,否则怕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查处“惹麻烦”。听说,各个出版社都不约而同地达成“共识”,凡是涉及“宗教”、“民族”等这些认为上面“敏感”的问题,都持“宁愿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全部删除,甚至哪怕不说任何相关问题,文稿中只要出现“宗教”、“民族”这样的字样,都要不分清红皂白地一概删除!这就实在有些“莫名其妙”了,甚至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地“可怕”了。如此这般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从何谈起,就更不要奢谈什么“新闻自由”、“学术自由”了!

但是应该看到,这种掩盖矛盾、怕揭问题、不负责任的行政打压行为,只能表面“平静”于一时,随着时间推移,矛盾、问题累积,冲突性的危机是迟早要爆发的。结果只能是可悲的:个别官员的短期任内“不出事”,换来的是接任者不可收拾的“烂摊子”;你这里“不出事”,是因为他那里“出事了”;短期内“很平静”,造成的是长期“不稳定”;局部范围的“一团和气”,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和谐”。如此下去,我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忧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