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指玄集》之“是非·对错·玄”


 

 

 

漫漫人生路,总要错几步。

很多人害怕错误、恐惧错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其实,我常觉得,何必呢?

看世人因为犯错而懊恼痛苦,备受折磨。我常感慨,何苦呢?

错误,不一定就不好;说不定会“误入桃源”,别有人生意趣。

正确,不一定就高明。人生百年,光阴如箭,连个错误都没有犯,连个“话题”都不给世人留下,连个色彩都不曾涂抹,岂非太吝啬了?

 

近半月来,疏懒偷闲,不理正事,稍有空许,即与人论神仙之学,尽入玄虚之中,乐此不疲。

蜀中一兄长,在“踩访”了我的空间后,当即正言厉色相责,言我不该荒废度日,谈玄说怪,自毁形象。

他说,你不应该说神怪异事,你的文章就应该写专业的学术性的,积极性的,你不能离开你研究的谋略领域。

我满怀歉意地听着他的诤诤之言,告诉他,“我是转载的他人的文章”。

未想他穷追猛打——“转载都不能转载!”

 

看来,我是错了。

然而,慷慨激昂的他,内心也还是怀疑自己的观点到底是不是正确。

他告诉我说:“也许是我偏见”。

看来,也许我没错!

 

我对他说了一句话:“混兮,其若浊。”

这句话是太上老子《道德经》所言。

我对他说,我现在的谋略思想,就是完全秉承太上的道学思想——用拙、守柔、自辱。

若推世间谋略之高明,无出太公、子房。然太公与子房所学用者,仍是黄老思想。进可以为王为候,贵为帝师,退可以隐逸山林,从赤松游。

然道学之精魂,不过是做一门“生意”——贵生、崇生、养生、谋生、化生、保生。

凡人与物,生而柔,长而直,壮而强,老而枯,死而僵。

由生至死,由盛而衰,先成后败,此自然之常理也!

你见过不落之日,不亏之月吗?

这都是规律,都是道。

你能用一句话说他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吗?

 

我要是一直谈论智谋兵法、剖解韬略筹策,一门精进,永不回头,确实可以“定位”立基,成家立派,不过早晚而已。

但,那真的是我的人生吗?那样我真的可以算成功吗?

未必。

倘若世人皆认为我谋略高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这绝对是我的人生败笔。

因为那个时候,我将没有了真正的朋友。

当天下人都认可你具有高明的谋略,天下万事都在你的心机包罗之中,运筹掐算之控时,就会远者仰慕,近者避离;下者趋之,上者惶之;外行者迷,同行者忌。

这正是“物壮则老,不道早已”

 

大道之门,玄之又玄,明道者若昧,进道者若退。

盖“正言若反”也!

太上道祖一再告诫:“保此道者不欲盈”。要我们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

须知: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古之帝王,常以“孤家”、“寡人”而自称、自贬、自辱。

示弱于天下,示拙于天下,示不足于天下。

我如果坚持不懈地谈论谋略,钻研学术,虽然可以在红尘中小成,但是有为、有智之心太盛,偏离天道则恐多矣。

所以,我惟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损之又损”,给自己不断地制造错误,制造不足,“授人以柄”,多留些缺点来让人抓。

太高尚了,太明白了,太正直了,都不是智慧的活法!

世上死得最惨的,总是一些“明白人”。

上善若水,盛德若不足。所以古之丹士,得道之后,或和光于红尘,或混迹于花街,或为乞丐,或现痴颠,皆佯狂而超脱。

 

这位仁兄横了我一眼:所以你让我也来抓?

 

其实,我是真的醉心于神仙学说了。

清风、明月;古琴、长剑;

苍松、林泉;昆仑、终南;

鹤舞、龙吟;仙经、丹炉;

仙朋、道友;美酒、佳人

……

还有比“神仙日子”更好的吗?

 

那片白云,已经深深勾引住了我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