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户籍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无证”


    

户籍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无证”
居住证会不会只是换了马甲的暂住证
居住证的“含金量”需要明示
王军荣(教师)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居住证制度已在一些城市实行。国务院5月27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意见提到,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6月1日 《新京报》)

从暂居证到居住证,这一次的华丽转身,不仅仅是字面的纾解,更应是权利上的释放,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居住证只是换个马甲的暂居住,并没有实质上的进步,那就只是一场空欢喜。敢问,居住证的“含金量”有多少?谁能明白地告诉我们?

居住证制度已经在一些城市试点了,从各地的试点情况来看,居住证相比于暂居住,其“含金量”是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各地的“含金量”却不尽相同。而更为重要的是,居住证的“含金量”仍旧是城市的管理者说了算,他们依然沿续的是“外来者”思维。有专家一语道破: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教育等方面的福利,必然会增加各城市的财政负担,所以各城市财政情况不同,给居住证持有者提供的权益自然不同。北京更是明确表示,因为北京目前人口总量较多,且资源量相对有限,属于情况特殊城市,因而出于控制人口数量等方面的考虑,北京居住证的“含金量”可能会低于其他城市。

  纠缠在居住证上,不仅有“含金量”不高和不均等的问题,而且还有门槛过高的毛病。即便是有了居住证,但要想变成常住户口,却仍需要跨过艰难的漫长之路。 如太原市,在基本条件之上还要另附要求,比如在太原五年内纳税3万元以上等;比如上海要“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等苛刻条件。所有的城市在除去时限限制外,允许居住证入户的城市都会另外附有相关条件,其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有固定居所(可包括租房)、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无犯罪记录等内容,为各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共同要求也是基本要求。

拥有中国国籍的人,却要被这证那证分成不平等的几类人。实在可悲。居住证再好,也比不上让身份证发挥作用。

户籍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无证”,而不是由这证代替那证。没有限制的证时代何时到来?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601/02/682FDDAS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