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弹性不等于大幅升值



  

       中国今天出手主动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但专家说,人民币不可能大幅升值。

       人民币汇率战忽冷忽热,中美对话才刚低调「冷处理」,美国国会上周又转趋高调。中国却在今晚宣布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

      中国此举,观察家一言蔽之:适时、主动,但不可能大幅升值。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中新社,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在举措和时机上,均是意料中。

       人民币汇率在此时重新盯住一篮子货币,鲁政委认为,理由有三,包含:

        一,欧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对中国出口影响愈来愈严重。5月份外贸出口顺差已重返200亿美元,此时极有必要改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客观状况。

        二,中国官方及市场人士均在关注国际资本流向。近期中国出现国际资本流入大幅减少甚至快速流出的迹象,与外资快速流入一样,流出太快也是问题,加息可奏效,但会给宏观经济及市场信心带来强烈说不准的信号。此时启动人民币升值,既可缓行加息,又有助缓解国际资本流向剧烈变动的问题。

        三,G20多伦多峰会在即,中国及时以积极姿态示人,不必等到届时承受更大国际压力,再谈升值。

       不过鲁政委说,大幅升值不可能,原因有三:

       首先,人力工本攀升、人民币升值工本大幅攀升的后果,中国企业能否承受?前期出口收缩,大幅削弱企业提高工资的能力,东莞民工荒、富士康事件,均显示企业的人力工本压力。人民币快速升值,不仅无助于缓解人力资源压力,更将让企业经营状况积重难返。

      其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途径是产业升级,但这绝非「一日之功」。中国要从提供大批「做袜子的工人」转向提供大批「做芯片的工人」,需要几代人来完成。

       此外,近期中国刚刚启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生产要素的「涨价效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释放,人民币升值速度要谨慎推进。若大幅升值,经济恐难承受双重压力。

      鲁政委预估,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料不超过2%。

      他表示,人民币此番重新盯住一篮子货币,是中国继续推进汇改的必然举措。与其「盯住」人民币「升多少」,不如关注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如何完善。无论是「改革」还是「升值」,策略上,中国仍将坚持缓慢、长期、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