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有风险,依法须谨慎


执法有风险,依法须谨慎
 
我们都知道,一个官员如果被停职,无非就这么几种可能,要么他违法,要么他违纪,要么就是他不称职。今天我们要关注这么一件事情,在安徽的蚌埠,当地的六名环保干部,因为依法行政,因为照章办事而被停职了。(18日央视1+1)
安徽固镇县一家橡胶企业新增加锅炉规模没有申办环评,环保局工作人员一个月内三次前往执法检查,如此认真负责的执法行为理当得到县领导的肯定和支持,然而,包括局长乔振稳在内的全部六名领导班子成员却因为“影响发展环境”被集体停职。这不由得让人很快联想起近日媒体披露的另一起执法案件,江苏省江都药监局局长吕某和副局长金某,因为没有依法行政,于2009年5月26日被法院判处徇私舞弊罪,可至今却仍然担任着原职务。
有罪的被保留了职务,没罪的被停了职,依法执法和不依法执法,不一样的结局,一样的荒诞和滑稽,尽管两地官方都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却难以掩盖一个共同的目的:本该被停职的,却稳稳当当地照样当官;本该依法执法被停职,不依法执法甚至被判有罪,却被保留着职务,不一样的结局,一样的荒唐,其根子也无外乎一个:一切执法行为服从和服务于GDP,一切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路。挡了官员的钱途和前途,依法行政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反之,即使违法犯罪了,上面也给你罩着。
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可少数地方环保执法难、不作为的状况为什么得不到改观?就是因为环保执法与发展环境相冲突,有的慑于地方政府的压力,有的习惯了上述潜规则。环保执法如此,诸如煤矿生产、食药品的安全监督又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某些官员与违法企业结成了有形的或无形的利益共同体,监管执法被架空,个别挑战潜规则的不识时务者自然难免固镇环保官员的结局:执法有风险,依法须谨慎。
固镇和江都两地官员让人啼笑皆非的执法后果,折射出当下少数地方权大于法、利重于法、长官意志超越法律的畸形法治生态,增强法制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法治进程,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