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当肯定,在不放弃“有管理”这一前提的基础上,让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具弹性,这是一件好事。理论上说,它可以“加大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注意,我说的是更具弹性,是可升可贬,而不是单边升值。但是,如果节奏和幅度把握不好,资本项目下的开放走得过快,对资本流动的监管不力,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尽管央行哪位“没名没性没性别”的新闻发言人也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但从他对“汇改必要性”的阐述中,不能不引发我们的一些担心。
最重要的是:这位发言人自己就把“汇改”解释为“升值”了,这很搞笑。一说到“原则”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稳”字当头,毫无新意;但一到“解释”的部分,全部都在论述“升值”的好处。所以,总体解读就该是“稳步、小幅、渐进地升值”,像 2005年7月21日之后到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情况一样。
我们看一下。这份所谓的“记者问答”(实际是央行自己以记者问答体写好的文章)一方面说:中国要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且特别声明,目前人民币汇率没有大幅波动的基础。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另一方面,在解释汇改必要性的时候,除去一系列的“虚话”之外,有三大具体理由:
第一,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第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
第三,有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
看这三大理由,都是人民币必须升值才可以达成的目标。这实在是让人感到无语。不仅如此,这位“没名没性没性别”的新闻发言人对2005年之后的“汇改”大加赞赏,但与此说他是在“赞美汇改”,不如说是在“赞美升值”。而且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困惑。
困惑一,人民币升值是不是可以“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我们曾经解释过,中国的贸易不平衡主要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把中国定位为加工厂国家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中国的出口依赖度也是这个“加工厂”地位决定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汇率问题不是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并就此专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访,阐明中国的看法。但不知为什么,中国的中央银行却总是持有相反的看法。商务部、央行到底谁说得对?谁的说法更代表中国的国家利益?
困惑二,人民币升值真得“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怪事!2005年7月21日之后,我们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实际情况,恰恰和央行这一判断相反。
更令人困惑的是,经济学原理认为:升值的确有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但在说到汇率对企业影响的时候央行却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事生产销售等各种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工资、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以及利率、税率变化等等,很多因素的变动幅度大于汇率。言外之意是说,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商品价格影响甚微。那升值到底有意义还是没意义?
升值可以抑制资产泡沫就更让人困惑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升值使得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不仅炒高了楼市、股市,而且赚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好处。那升值如何会抑制资产泡沫?看来,央行是想把“升值”当成“加息”来用,这十分荒唐,因为中国是弱势货币国家,因为央行没有能力管住“热钱的流入”。
困惑三,央行说“从我国2005年汇改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的实际情况看,出口年均增长达23.4%,包括纺织、轻工在内的汇率敏感行业仍保持增长,并未出现显著亏损和关停。”这是说,人民币升值不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长。这实在荒谬。
2005年到2008年,恰恰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泡沫化”最严重的时期,所以他们对一般性消费品的进口需求非常强烈,这也是人民币升值但没有影响出口的关键原因。但现在,这种情况还在吗?没那日子了。现在,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全球消费需求下降已经导致中国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商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
所以,央行无视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简单类比说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不大,这是错误的。
困惑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拉动服务就业?央行这样说,无非是想论证“实业产业升级之后,大量实业的产业工人可以通过服务业寻求就业出路”。美国不就是这样吗?但对中国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
第一, 中国的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远未达到消费社会的水平。
第二,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30年建立起来的优势产业,是中国国情之必须,是产业全球化分工之必然,绝非可有可无的行业。
第三, 最重要的是,中国的服务业真得有足够的利润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吗?我看没有,中国的服务业现在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因为,中国没有多少人、没有多少财力去购买服务?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当然明白,事务总是有利弊两个方面。人民币升值用好了对中国经济也许不是一件坏的不得了的事情。但让我无法容忍的是,央行作为专业机构,论述如此重大的改革不能显得如此业余,更不能牵强附会,自相矛盾。
每天晚上的7点30分到8点,我都会和老朋友张劲东先生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大参考》节目中,一起再聊聊每天影响证券市场的那些事儿,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从宏观经济事件中找到适合资本运作的投资机会,就成为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能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大家能得到些启示。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