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服务网络已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城市,埃及航空公司、达时货运航空公司、MK货运航空公司、阿联酋联合航空公司等的中国货运销售总代理,南航等国内公司的国外货运业务代理商。
个人名片:
庞玉良,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95年在北京创办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2007年出资10亿人民币买下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现任中国林德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董事长兼总裁。
“我始终都在走着别人不常走,抑或不愿走、不能走的路上。冒险?在我看来,会的不难,难的是不会,外行人当然看不懂。”
庞玉良 不走寻常路
曹亚文
做人务实而低调,做事激情而冒险,在成为首位收购海外机场的中国人之后,庞玉良的身上便明显交集起两种不大相容的特质。在抛出帕希姆航空城设想,并执着推动这一梦想走进现实的进程中,这个朴实的河南汉子开始逐渐为人所熟知。
而在熟悉庞玉良的人看来,无论是最初的货运包机生意,还是三年前的异域收购,以及目前着力打造的铁空联运乃至帕希姆航空城,庞玉良的成功在方向选择上就是五个字——不走寻常路。
在德国慕尼黑物流双年展的航空区域,与DACHSER等豪华展商相比,帕希姆国际机场的展区并不突出,确切地说还颇显几分“寒酸”,一如其拥有者的作风,简朴而低调。
“借鸡下蛋”异域购机场
坐在记者面前,谈起三年前开展的那次收购,庞玉良显得相当平静,三年来的波折似已成往事。
在庞玉良的眼中,外界对于其乌托邦构想的评价恰恰凸显了这一计划的宏大远景,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将其一步步实现。
庞玉良曾经担任过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货运业务经理,机场于航空货运代理公司的重要性根植于心,这成为了收购帕希姆机场的一个重要内因。在击败的竞争者中,不乏联邦快递、阿联酋航空这样的业内世界巨头,庞玉良所凭借的不是品牌或者资本实力,而是与众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中体现出的资源整合潜力。
“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占领一个机场,对于一家航空货运公司而言实在是具有非凡的意义,无论是对客户的说服力,还是实实在在能提供的延伸服务,都将获得质的突破,这种机会不容错过。”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理解当机会来临时,庞玉良没有太多犹豫便果断出手了。庞玉良收购帕希姆机场的第一桶金来源于排行世界第二的澳大利亚商业地产开发商嘉民集团(Goodman Group)。通过德国政府的同意,庞玉良将当时仍属于德国政府的50公顷物流规划用地出让给了嘉民集团,获得了1300万欧元的收购首付款。庞玉良的成功,意味着我国物流企业通过“借鸡下蛋”式的和谐出海之路,第一次成功拥有了国外国际机场及附属土地的100%产权,在欧洲中心区位建立了中国人永久产权性质的德国境内关外“飞地园区”特区式合作平台。
在新主人庞玉良的眼中,与伦敦、法兰克福、柏林、汉堡这些空间饱和的机场相比,帕希姆过往的弱势恰恰成为了其最大的优势。这个过去濒临破产、每年只有寥寥几架水上飞机和数十班旅游包机起降的机场,同时也是7×24小时无限制的全天候机场,拥有着充裕的运力容纳空间,这些都是帕希姆未来崛起的希望。
能不能成为外界关注的没落县城的经济明星和救世主,庞玉良并不在意,他看重的是“这里距欧洲第二大港口城市汉堡仅120公里,4小时航程可覆盖整个欧洲地区,而实际上,从这里出发,2个小时就可将货物运抵欧洲大部分的机场,优势无与伦比”。
变经济洼地为国际交易中心
时光流转,数百家中国企业已将目光牢牢盯在了帕希姆,这就是三年来庞玉良给这个德国经济洼地带来的效应,即使多数还处在意向阶段,但庞玉良剩下要做的已经比最初设想时要简单得多了。
“有了需求,自然有人愿意去投资建设。拥有着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算廉价的人力资源,其加工贸易的潜力几乎不言自明。” 庞玉良如是解读帕希姆受人青睐的原因。
第一个与庞玉良的帕希姆机场牵手的是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通过与林德国际物流集团成立南京高新林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并在德国帕希姆机场成立扬子-莱茵国际经济合作公司,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平台。郑州出口加工区也与帕希姆机场保税经济合作区开展了保税区合作,双方已经在对方园区内互设保税区加工、展览、销售基地。
三年来,在庞玉良的引领下,林德国际物流集团发挥了其在国际物流领域的专业实力,横向联合国际国内著名物流企业及大型出口商,以国际航空货运拉动,通过上海、郑州、天津、乌鲁木齐、深圳到达帕希姆的货运航线,逐渐使帕希姆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成为亚、欧、非合作的平台。
在庞玉良的规划中,机场以及所附属的保税经济合作区将通过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为区内企业在生产、贸易、供应链及物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全面优化中国企业的海外运作成本和跨关境商业流通运作效率。德国海关总局批准在保税机场城内,交易商品在交易前无需完成进口手续,无需交付进口关税及其它税费,在交易过程中也不产生增值税及交易税,设想中的“世界保税商品交易中心”将为全球商家设立保税展、销、服务平台。
“作为全球首个免签证的机场城,占地850公顷的帕希姆机场与外部全部隔离,属于德国的‘境外飞地’(关境之外,边境之外)特区。来自非洲、中东、南美各地的贸易商均可以自由汇集于此,无需签证,居留亦无时间限制,欧盟成员国企业代表只要是欧盟公民凭有效证件即可出入,可谓是人的自由世界。”
庞玉良始终认为,自由对于人和物而言同样重要。
三到五年打造航空城
就在与记者见面之前,庞玉良刚刚与中建八局的相关人士就帕希姆航空城的建设进行了沟通。过去几年,庞玉良与各方人士频繁接触,合资、合营等等方式均在讨论之列。
目前,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扬子江货运航空公司都在计划运营到帕希姆国际机场的货运航班。
“天时地利人和,三到五年,航空城就能真正建设起来。” 庞玉良不喜欢预测未来,但对于航空城还是有着很大的期望,在时间上也特别在意。
在帕希姆航空城的建设中,BOT (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等模式都可以被接受,在庞玉良的心中,帕希姆要建成真正的一体化的航空城,而不是航空产业带。
说来如蜻蜓点水般轻巧,不过,这三年来庞玉良一路走来并不轻松,期间曲折亦颇为惊险。
在2007年的第一个付款期限临近时,庞玉良在现金流上遭遇压力,融资也遇到麻烦,德国方面甚至表达了将引入新的投资者的意见。而最终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澳大利亚古德曼投资集团为林德提供了融资租赁。在跨越中国、非洲和欧洲不同物流中转地的建设中,林德负责物流,古德曼负责进行地面基建和机场的扩建,而后林德租赁其所有的设施。
自此一役,庞玉良似乎进入了新的境界,在合作模式和范围上全面出击。
“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市场要我们做什么。在物流这个行业,很难去做规划,很多时候还是要看市场,看趋势,看机会。” 庞玉良如是总结自己过去的种种决策。
德国总理默克尔助力圆梦
自前年开始,德国帕希姆机场每年已能达到千架次的飞机起落,早早便实现了初步的收支平衡。目前即使是淡季,且受火山灰影响,庞玉良也并不担心盈利问题,他笃定,只要进入旺季(9月),每天三家飞机起飞之后,就将进入盈利期。好消息还包括成立三年的东方中天已经步入快速成长期,年营业额已达十几亿,增长势头平稳。
鉴于帕希姆机场的三年成功运作对当地经济的重大贡献,德国帕希姆地区政府决定对帕希姆机场收购余款予以减免,德国美福州政府决定与帕希姆机场配套建立连接欧洲南北的综合物流枢纽。更难得的是,庞玉良的异域追梦还获得了德国联邦政府总理默克尔的支持,默克尔表示将帮助企业实现帕希姆国际机场的发展理想。
不过,还有些事情仍在令庞玉良分心,计划中的铁空联运并未落地。在很多人看来,这又是一次冒险,不过,这一次没有人怀疑什么,不确定的仅仅是时间而已。不过,庞玉良坚持这个计划前途是一片光明的,据其透露的信息,似乎很快就将获得巨大突破。“铁空联运将从今年八月开始试运行,每周九班。等到九月正式启动,将改为每天三班的频率。” 庞玉良非常肯定地表示。
信心来源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距离为庞玉良计划中的铁空联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际航空出口货物在郑州集结,使用该集装箱专列运至乌鲁木齐机场,衔接每日多架次由乌鲁木齐至德国帕希姆机场的宽体运输机。货物抵达帕希姆机场后将分别以空运或者海运方式运抵欧洲、南美、非洲等地。与直接航空运输比较,采用铁空联运方式,大货在时间上占尽优势,而小货也仅仅慢两天左右,而30%以上的成本优势无疑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外界认为,未来虽不可预测,庞玉良做的也无疑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回报会与风险一样,十分可观。从更深的层次而论,庞所做的更是一次革新,对物流行业的启发作用难以估量。
从为避吵闹藏身“鬼屋”攻读,到考上大学再改名复读,再到今天的帕希姆航空城,屡屡创造惊人之举的庞玉良始终未停下对前行之路的思考与探求,究其奥秘,庞玉良自己的话或许相对妥帖:“我始终都在走着别人不常走,抑或不愿走、不能走的路上。冒险?在我看来,会的不难,难的是不会,外行人当然看不懂。”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