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本书斋清品
——读龚明德《有些事,要弄清楚》
孟庆微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闻名书界的龚明德先生已经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向“小众的”高雅读书层奉献了三部清品,这三部清品就是2000年3月在北京印行的《文事谈旧》、2002年5月在南京印行的《昨日书香》和2005年3月在长沙印行的《书生清趣》。
正如《清泉部落》总编辑张阿泉在一篇论及鲍尔吉·原野成为散文名手后被“丛书”套牢一样,龚先生的这三部清品均被列入国内出版界“顶尖”级的几套“丛书”之中:《文事谈旧》列入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编译随笔丛书》,《昨日书香》列入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六朝松随笔文库》,《书生清趣》列入岳麓书社印行的《开卷文丛》第二辑中。
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拟分批推出的大型《纸阅读文库》原创随笔系列第一辑,如同上述三套丛书一样,也是国内成熟的书界名写手的新创作品的结集,其中的一本《有些事,要弄清楚》,为龚先生近三四年间的原创随笔作品的新集子,共收随笔文字57篇,分为“要弄清楚的一些事”、“小议《新华字典》”、“书前书后的文字”和“地摊淘书琐话”四个单元。从所分单元就知道这部随笔有学术考据、工具书品评、序跋和藏书述说四方面的内容。熟读龚先生文字的读者,都知道这四个方面正是作者的强项。
品评“第10版”即最新版本《新华字典》的一组文字,在报刊初次连载时就博得读者的广泛喜爱。龚明德的读书之细致之认真,让几乎所有使用《新华字典》的人震撼!《“很长”、“很短”之类》对《新华字典》中本该明确表达却用了含混述说的处所予以具体指认,希望在下一版的修订中得到订正。《有关环保意识》中关于“掏麻雀”的揭示,让我们在阅读快感于文字表述的同时又痛感遗憾!听说龚先生把所有不同版本的十几种《新华字典》都备齐了,而且他还通读了至少三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并对比着作了大量笔记后,才动手做文的。
“书前书后的文字”是龚先生为自己和友人的著作写的一组序跋。最见功力的是其中为张阿泉《慢慢读,欣赏啊》所做的序文,这篇不短的序文不仅评判论述具有深刻新颖的学术性,而且在流畅的语言中洋溢着诗一般的叙说情感。看得出来,龚先生与他论说着的文字对象张阿泉,在文化上是一往情深一脉相承的。富于时代前卫的文化意识和典雅的文化怀旧情绪在这篇序文中,恣肆汪洋着,却处处又以含蓄的文字予以约束。龚先生的序跋文字,自成风格,颇耐咀嚼。他给《清泉部落》写的发刊辞,几乎就是书香社会全体义工的庄重宣誓……
头一组文字被命名为“要弄清楚的一些事”,是书名的翻版,表明这个单元内的文字是作者的“本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一学术界,龚先生以版本和考据著称,仅仅头一篇万字长文《累遭误解的〈玉君〉》就足以证实作者名不虚传。读完这一长文,清晰地知道了《玉君》从问世以来的七八十年间,就不停地遭到“误解”,从鲁迅、唐弢、杨义,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唐弢文库”的有关工作人员,这绵延近一个世纪的评论家们,他们写出的释说《玉君》的文字,几乎都可以找出有意或者无意的“误解”。面对这种历史和现实,龚先生小心翼翼,在逐字逐句通读了原著之后,提出了他对有意的“误解”的反驳和无意的“误解”的清理,最终心平气和地把“正解”和盘托出。
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我在给这本书稿做责编工作的同时,也在接受考据和版本研究的启蒙,尤其是作者说《新华字典》那一组文字,更是震动了我。我甚至想:我的这个作者,他这样仔细读名著、读史料、读回忆文章,甚至这样仔细地读字典,在当下社会里,他还会如此地永远地义无反顾地前行吗?
书香有承传,文脉有赓续。我祝福《有些事,要弄清楚》的作者在今后生活的阅读中将更多的史实弄清楚,还原历史。也更希望他能多写一些呼吁读书的书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