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是玉米?


  梅西是玉米?

作者:张雅文

 

黄总的太太说:她喜欢德才兼备的梅西。我也喜欢!

梅西,2006年日韩世界杯上仅仅是阿根廷替补出场的球员之一,是当时阿根廷国家队年龄最小的队员,是被阿根廷带出来见世面的;

同样是梅西,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他俨然成为了阿根廷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是世界上身价最高的球员之一,是被阿根廷带出来赢球的。

四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不是足球迷,不说你们知道的梅西。

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还说的:一颗玉米想要成为最高最大最饱满的一颗,从而被主人关注,被第一个摘走,于是他拼命吸收养分,拼命采纳阳光,终于等到了秋天,他果然成长为一颗最高最大最饱满的玉米,但主人却没有理睬他,直到其他玉米都被摘走了,主人也没有想起他来,他等啊等,直到过了收获的季节,直到自己失去了往日的英姿,主人仍没有到来,他伤心极了,变得心灰意冷。突然有一天主人来了,还带了许多老农,一行人来到玉米的身旁,主人指着他说:“你们看这颗玉米长得多壮,总算晾干了,可以用他做来年的种子,来年的玉米都能长得又高又壮。”

 

我不是梅西,我想我可以是玉米。

对于任何一个有能力,有意愿向上成长的人来说,四年是否足以从一个跟随者成长为领导者?三年用来蓄集力量,一年实现飞跃,是太快还是太慢?这取决于自身积淀的速度和汲取养分的能力,快也好,慢也罢,每一步脚踏实地都是未来起飞的助力,有了时间,有了方向,所需的只是每一个坚实的脚印。不要拒绝做一颗玉米,不要惧怕暂时的迷茫,不要因为一时的被忽视而将将度日。这一切只是为了某天出现的一双慧眼而做的准备,也或许这双眼睛一直注视着我们,只是他也在等待,等待我们慢慢成长为一粒种子而不仅仅是一颗可以卖钱的玉米。我想四年前的梅西应该也被这样的一双双眼睛所注视着,尽管他只是坐在替补席上。这就是所谓的 “玉米的故事”,一个人的成长就好似那颗玉米,在没有能力的时候需要自身的充实和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能力的增长,知识的储备,也是德性的历练,心智的成熟,玉米经历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能大大提升人的意志和耐力,此所谓逆商(AQ)培养。

 

作为一名成全人,四年的成长应如何完成呢?

成全提供了足够开放的平台,就好像阳光普照,大地环抱,对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只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沟通。此所谓汲取养分,而自身沉淀更多的是工作中的反思和整理,然后重新出发,每一次这样的过程都是一次沉淀,一次成长。但在实际工作中被忽略的也恰恰是自身的反思。

2010年是我做策划的第三个年头,从最初的对形式化培训的一要再要,到现在慢慢开始关注自身的积淀和成长,蓄积期早已过半,更踏实的脚步,更紧密的步调,与成全一起大踏步迎接我们的飞跃期。

前辈说:等待比行动更难得。我要努力做一个健康饱满的玉米!